诗词屋>中医中药>中药方剂>降气丸

降气丸

圣济总录》卷六十七:降气丸

药方名称降气丸

处方茴香子(微炒)木香桂(去粗皮)槟榔(锉)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研)各30克莱菔子 京三棱(煨,锉)青橘皮(汤,去白,焙)各25克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香熟)30克

制法上药丸味,捣罗为末,拌匀,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行滞气,消胀满。治腹胁气滞,胀满疼痛。

用法用量每次20~30丸,空腹时用温酒或生姜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七

圣济总录》卷四十七:降气丸

药方名称降气丸

处方牵牛子20两(炒熟,取面10两),补骨脂10两,荜澄茄10两,槟榔(锉)2两,木香4两,赤茯苓(去黑皮)2两。

制法上为末,水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降阳气于下,使阴气上升,升降无碍,阴阳调摄,饮食运化,诸疾不生。主哕逆恶心,气不下降。

用法用量每服50丸,温熟水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七

普济方》卷三二○:降气丸

药方名称降气丸

处方枳壳(去瓤,炮)2两,橘皮(去瓤)2两,木香3钱半。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妇人心腹胀闷,不下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50丸,食后用姜、卜汤送下。

摘录普济方》卷三二○

普济方》卷三六二:降气丸

药方名称降气丸

处方牛蒡子半两,栀子仁半两,甘草(炙微赤,锉)半两,川消半两,郁金半两,枳壳1分(麸炒微黄,去瓤),龙脑半两(研)。

制法上为末,面糊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清膈。主小儿脾气上溢,气不升降,涎液不收。

用法用量每服2-3丸,用薄荷水化下,不拘时候。

摘录普济方》卷三六二

《麻症集成》卷三:降气丸

药方名称降气丸

处方陈皮(盐水煮,焙干)、黄连(酒炒)、黄芩(酒炒)、苏子(炒)、杏仁、蒌仁、甘草

制法上为细末,面糊为丸。

功能主治麻疹没后肺热,气热喘息。

用法用量食后热汤送下。

摘录《麻症集成》卷三

猜你喜欢

  • 炼盐散

    药方名称炼盐散处方雪白盐(入瓷瓶内筑10分实,以瓦盖顶,黄泥涂封,火煅1日,取出放阴地上1夜,用密器收)1两,白茯苓1两,山药(炒)1两。制法上为末,入盐1两研和;用沸汤浸枣取肉,研,夹炼蜜再为丸,如

  • 暗香汤

    《医统》卷九十八:暗香汤药方名称暗香汤处方梅花。制法梅花将开时,清旦摘取半开花蕊连蒂置瓶内,每1两用炒盐1两洒之,不可以手触坏,用厚纸数重封固置阴处。次年取时,先置蜜于盏内,然后取花头二三个内于中,滚

  • 大补阴丸

    《中国药典》:大补阴丸药方名称大补阴丸处方熟地黄120g知母(盐炒)80g黄柏(盐炒)80g龟甲(制)120g 猪脊髓160g性状为深棕黑色的水蜜丸;味苦、微甜带涩。炮制以上五味,熟地黄、黄柏、龟甲、

  • 神效暖脐膏

    药方名称神效暖脐膏处方肉桂45克(去皮)丹皮24克黄耆党参归身 生地各60克白芍苁蓉附子(炮)木鳖子各30克(去壳)荆芥防风麻黄桂枝柴胡前胡升麻葛根苏叶薄荷羌活独活白芷藁本川芎细辛各15克制法以真麻油

  • 豆浆韭汁饮

    药方名称豆浆韭汁饮处方豆浆1碗韭菜250克制法韭菜洗净,捣取汁,对入豆浆煮沸即可。功能主治补气温经。适用于气虚型崩漏。用法用量空腹时1次服下。摘录《经验方》

  • 定疼散

    《玉案》卷三:定疼散药方名称定疼散处方细茶叶1两,朴消1两,白芷1两,细辛1两,钟乳石1两,花椒1两,冰片1分,麝香1分。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虫牙作痛,不可忍者。用法用量每日早、晚擦之。摘录《玉案》卷

  • 黄耆豆汤

    药方名称黄耆豆汤处方黄耆、马料豆各等分。功能主治盗汗,自汗。用法用量2味用水1大碗,煎8分服。半月愈。摘录《医学实在易》卷五

  • 解肝煎

    药方名称解肝煎别名解恨煎(《笔花医镜》)。处方陈皮半夏厚朴茯苓各45克 苏叶 芍药各3克砂仁2.1克功能主治疏肝理气,化湿畅中。治暴怒仿肝,气逆胀满者。用法用量水300毫升,加生姜3~5片,煎服。如胁

  • 趁气丸

    药方名称趁气丸处方胡椒(炒)100粒,木香3钱,槟榔1枚(锉),蝎梢(炒)2钱,阿魏(醋化,去砂入药)1钱,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钱,肉豆蔻(去壳)2枚,莱菔子(炒)1分。制法上为末,生姜自然汁煮

  • 固本养荣汤

    药方名称固本养荣汤处方川芎当归白芍熟地白术山药人参牡丹皮山萸肉黄耆各3克甘草肉桂五味子各1.5克功能主治治多骨疽已成,脾胃虚弱,气血两虚,骨不吐出,或既出不能收敛。用法用量上药以水400毫升,加生姜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