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中医中药>中药方剂>温脾散

温脾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温脾散

药方名称温脾散

处方诃黎勒皮(炮)、人参,各三分;甘草(炙)一分,白术木香茯苓(去皮)、藿香(去梗)、陈皮(去白)、黄蓍、桔梗,各半两。

炮制上件捣,罗为散。

功能主治治脾胃气不和,腹胁虚胀,不欲乳食,困倦无力,壮热憎寒,并皆疗之。

用法用量三岁儿每服一钱,水一盏,入生姜钱子大片,淮枣一枚,同煎至五分、去滓,温服,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加减。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颅囟经》卷上:温脾散

药方名称温脾散

处方附子干姜甘草(炮,锉)各15克白术30克

制法上药为末。

功能主治温脾止泻。治小儿脾胃虚寒,水泻不止,食乳不消,吃奶频吐。

用法用量空腹时用米饮送下,每次1.5克。

注意服药期间,忌食鲜鱼、毒物。

备注本方乃四逆汤加白术而成。方中重用白术健脾运湿;附子干姜温阳逐寒;甘草调和诸药。共奏温阳健脾、祛湿止泻之功。

摘录颅囟经》卷上

太平圣惠方》卷八十四:温脾散

药方名称温脾散

处方人参15克(去芦头)白术15克 诃黎勒皮22克木香15克黄耆15克(锉)白茯苓15克藿香15克 陈橘皮15克(汤浸,去白、瓤,焙)桔梗15克(去芦头)甘草7.5克(炙微赤,锉)

制法上药捣粗罗为散。

功能主治治小儿脾气不和,食少无力。

用法用量每服3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少许、大枣1枚,煎至75毫升,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八十四

猜你喜欢

  • 辟恶启脾丸

    药方名称辟恶启脾丸处方苍术1两,藿香(末)5钱,茯苓(末)5钱,广皮(末)5钱,半夏(末)5钱,砂仁(末)5钱,甘草(末)5钱,香附(末)5钱,白术(末)5钱,神曲(末)5钱,白蒺藜(末)5钱,绿矾4

  • 敷鼻蚯蚓散

    药方名称敷鼻蚯蚓散别名地龙散、蚯蚓散处方白颈蚯蚓1条(韭园内者),猪牙皂荚1挺。制法上纳于瓷瓶中,烧熟,研细。功能主治鼻中息肉。用法用量地龙散(《圣济总录》卷一一六)、蚯蚓散(《普济方》卷五十六)。摘

  • 观音救苦膏

    药方名称观音救苦膏处方绿豆粉1钱,黄柏1钱,黄连1钱。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止痛消瘀。主杖疮。用法用量用猪胆1个,倾入碗内,调匀敷伤处。摘录《仙拈集》卷四

  • 姜胶膏

    药方名称姜胶膏处方鲜姜自然汁1斤,明亮水胶4两。制法同熬成稀膏,摊于布上。功能主治肢体受凉疼痛,或有凝寒阻遏血脉,麻木不仁。用法用量贴患处,旬日1换。注意热肿疼者,断不可用。摘录《衷中参西》上册

  • 酒煎饮

    《圣济总录》卷三十六:酒煎饮药方名称酒煎饮处方常山1两,鳖甲(去裙襕,醋炙,令黄色)1两,知母3分,白头翁3分,桂(去粗皮)半两,青蒿1握,甘草(生)3分,桃枝头心7枚,李枝头心7枚,葱白7茎,薤白7

  • 瓜蒂二陈汤

    药方名称瓜蒂二陈汤处方甜瓜蒂20粒,姜半夏钱半,广橘红钱半。功能主治涌吐痰涎。主痰症类伤寒。寒痰在胸中,胸满气冲,憎寒壮热,恶风自汗,胸中郁痛,饥不能食,使人揉按之,反多涎唾,甚或下利日十余行,右脉微

  • 催生槐豆散

    药方名称催生槐豆散处方槐豆(炒令香黄)、当归(酒浸,焙)、贝母(炒)、川芎(生)各等分。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催生。主用法用量产前1-2日,每服2钱,空心以温酒调下。产后服,逐败血,炒生姜豆淋酒下。摘

  • 猪苓汤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猪苓汤药方名称猪苓汤处方猪苓、茯苓、阿胶、泽泻、滑石,各二钱半。功能主治治阳明病,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或下利,咳而呕,心烦不眠者。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

  • 大五香汤

    《圣济总录》卷一三六:大五香汤药方名称大五香汤处方鸡舌香5两,沉香5两,藿香5两,熏陆香1钱,麝香(研)1钱,甘草(炙)3分,吴茱萸(汤浸,焙,洗)3分,细辛(去苗叶)半两,桂(去粗皮)半两,升麻1两

  • 代茶汤

    药方名称代茶汤处方白术1钱5分、麦门冬1钱(去心)。功能主治夏月服之,健脾止渴。主用法用量夏日吃茶水多,必至泄泻。白术补脾燥湿,麦门冬生津止渴也。摘录《摄生众妙方》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