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四逆散

四逆散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四逆散

药方名称四逆散

处方甘草(炙)、柴胡枳实、芍药,各三钱。

功能主治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小便不利,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煎至一钟,食远服。

备注咳者加五味子干姜各一钱半;下利悸者加官桂一钱半;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一钱半;腹中痛者加炮附子一钱半;泄利下重用薤白二十根同煎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伤寒论》:四逆散

药方名称四逆散

处方甘草(炙)枳实(破,水渍,炙干)柴胡芍药各等分

制法上四味,捣筛为细末。

药理作用对平滑肌和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泸州医学院学报》1980(2):9,四逆散复方对巨噬细胞机能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P<0.005),对兔肠管有明显抑制作用和抗痉挛作用,可升高血压,使心肌收缩力加强,心搏加快。认为四逆散对上述平滑肌及心血管系统的作用,与其中所含枳实有关。

功能主治疏肝和脾,解郁透热。治少阴病,阳郁于里,致患热厥;以及肝失条达,气郁致厥,手足厥冷,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痢下重,脉弦细。

用法用量白饮和服3克,一日三次。

咳者,加五味子干姜,并主下利;悸者,加桂枝;小便不利者,加茯苓;腹中痛者,加附子;泄利下重者,加薤白

备注本方为疏肝解郁,调和肝脾的祖方。方中柴胡既可疏解肝郁,又可升清阳以使郁热外透,用为君药;芍药养血敛阴,与柴胡相配,一升一敛,使郁热透解而不伤阴,为臣药;佐以枳实行气散结,以增强疏畅气机之效;炙甘草缓急和中,又能调和诸药为使。

摘录伤寒论

猜你喜欢

  • 醋煮香附丸

    药方名称醋煮香附丸别名醋附丸处方大香附子(置盆中擦去皮,以米醋浸半日,用瓦锅慢火煮令醋热,滤出切片)。制法上研为粉,用米醋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晒干。功能主治妇人经候不调,血气刺痛,腹胁膨胀,头晕恶心

  • 感应膏

    药方名称感应膏处方木香3分,丁香3分,肉豆蔻3分,干姜3分,杏仁30个,巴豆30个,百草霜1分,硇砂3分(细研)。制法上为末,用麻油少许炼熟,下黄蜡1两熔了,放温同前药一处搅和为丸,如黍米大。功能主治

  • 加料平胃散

    药方名称加料平胃散处方厚朴(制)5两,橘皮5两,苍术(泔浸,炒)8两,甘草2两,茯苓2两,人参1两。制法上锉。功能主治调气暖胃,化宿食,消痰饮;辟风寒冷湿,四时非节之气。主脾胃不和,不思饮食,心腹胁肋

  • 莴苣子粥

    药方名称莴苣子粥处方莴苣子10~15克 生甘草3~5糯米或粳米100克制法先将莴苣子捣碎,与甘草同煎取汁,去渣,入米煮成稀粥。功能主治补脾胃,通乳汁。适用于妇女产后体虚乳少或乳汁不通。用法用量每天食3

  • 龙齿丹

    《医方类聚》卷一五八引《济生》:龙齿丹药方名称龙齿丹处方龙齿1两,附子(炮,去皮脐,切片,姜汁浸1宿)1两,远志(去心,甘草煮)1两,酸枣仁(炒,去壳,别研)1两,当归(去芦,酒浸)1两,官桂(去皮,

  • 阿魏化痞膏

    《中国药典》:阿魏化痞膏药方名称阿魏化痞膏处方香附20g厚朴20g三棱20g莪术20g当归20g 生草乌20g 生川乌20g大蒜20g使君子20g白芷20g穿山甲20g木鳖子20g蜣螂20g 胡黄连2

  • 加减排风汤

    药方名称加减排风汤处方天麻1钱,苍术1钱,杏仁1钱,羌活8分,独活8分,防风8分,白鲜皮8分,川芎8分,当归8分,白芍药8分,白术8分,茯苓8分,黄芩8分,半夏8分,麻黄7分,甘草4分。功能主治中风口

  • 通关丸

    药方名称通关丸别名滋肾丸(《兰室秘藏》卷下)、知母黄柏滋肾丸、大补滋肾丸(《医林绳墨大全》卷六)。处方黄柏(去皮,锉,酒洗,焙)知母(锉,酒洗。焙干)各30克肉桂1.5克制法研为细末,热水为丸,如梧桐

  • 经验天灵盖散

    药方名称经验天灵盖散处方天灵盖2指大(用白檀香煎汤洗,酥油炙黄色用),槟榔5枚,阿魏2钱,辰砂1钱(另研),麝香1钱(另研),甘遂2钱,安息香3分。制法上各为极细末,和匀。功能主治传尸劳虫。用法用量每

  • 救苦膏

    《疡医大全》卷七:救苦膏药方名称救苦膏处方生姜大蒜头槐枝(向阳者)各500克葱白250克花椒(去目)60克 黄丹(水飞净)1千克功能主治消肿定痛。治痈疽初起即消,已成即溃,已溃即敛。用法用量上药加麻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