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中医中药>中药材>臭山羊

臭山羊

《中药大辞典》:臭山羊

药材名称臭山羊

拼音Chòu Shān Yánɡ

别名常山(《中国植物图鉴》),臭苗(《中国药植志》),大山羊、骚牯羊、地栀子栀子黄(《贵州民间方药集》),和常山(《中药志》),大骚羊(《贵阳民间药草》),白胡椒、大素药(《贵州草药》)。

出处《贵州民间方药集》

来源芸香科植物日本常山。9~10月采收.

原形态落叶灌木,高可达3米。枝条黄褐色,无毛,嫩梢绿色,疏生白色毛,旋即脱落,或平滑无毛。单叶互生;具黄色半透明的腺点,发恶臭;叶柄沟状,疏生白色毛或无毛;叶片菱状卵形至卵状椭圆形,长3~17厘米,宽2~9厘米,先端渐尖或具钝状尖头,基部阔楔形,全缘,或有细钝锯齿。花单性,雌雄异株,黄绿色;雄花序总状,侧生于新枝基部,花轴与花柄均散生白色毛;花柄基部有卵形苞片1枚;萼筒的基部有对生卵形小苞片2枚,萼片4枚,卵形,基部愈合,边缘有毛,花瓣4,雄蕊4,与花瓣互生;雌花单生,具退化雄蕊4,子房上位,心皮4,花柱短,柱头4裂。蒴果,2瓣裂。种子黑色,近球形。花期3月。

生境分部生于山野。亦有栽培者。分布我国长江以南各地。

化学成分根含和常山碱、香草木碱、香草木宁碱、香草木醇灵、茵芋碱、去甲和常山碱等生物碱。果实含香草木碱、茵芋碱。

叶含茵芋碱、香草木碱、臭山羊碱、佛手柑内酯、花椒毒素、无羁萜、异山小橘萜醇、匙叶桉油烯醇葛缕薄荷醇、α-松油醇、α-蒎烯、β-蒎烯、莰烯、γ-松油烯、柠檬烯、1,8-桉叶素、香豆精、欧芹属素乙、和常山酮碱、o-甲基巴孚木季铵盐。

性味《贵阳民间药草》:"辛苦,寒,无毒。"

功能主治清热解表,行气止痛,祛风利湿。治风热感冒,咳嗽,喉痛,牙痛,胃痛,风湿关节痛,痢疾,无名肿毒。

①李承祜《药用植物学》:"解热,祛痰。"

②《贵州民间方药集》:"有解热,驱风,表寒,发汗,催吐作用。治摆子,外治无名肿毒。"

③《贵阳民间药草》:"清风热。治咳嗽,喉痛,牙痛,湿热痢,肾囊出汗,百日咳。"

④《贵州草药》:"调气镇痛,清热利湿,软坚宁神。"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研末。外用:为末调敷。

复方①治风热汗闭:臭山羊末一钱。烧酒吞服。服后盖被,使其发汗。

②治胃气痛:臭山羊五钱。煎水服。

③治风湿关节肿痛:臭山羊炕干研末。每次一钱,用酒吞服。

④治瘰疬:臭山羊末,调甜酒敷患处。(选方出《贵州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臭山羊

药材名称臭山羊

拼音Chòu Shān Yánɡ

英文名Root of Japanese Orixa

别名常山、臭苗、大山羊、栀子黄、和常山、大骚羊、胡椒树根。

出处出自《贵州民间方药集》

来源药材基源:为芸香科植物日本常山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Orixa japonica Thunb.

采收和储藏:9-11月采收,挖根,洗净,切片晒干。

原形态日本常山落叶灌木,高可达3m。枝条暗褐色,平滑,嫩枝绿色,疏被白色毛。单叶互生;叶柄长4-10mm;叶片菱状卵形至卵状椭圆形,长3-17cm,宽2-9cm,先端渐尖或具钝尖头,基部宽楔形,全缘或具细钝锯齿,嫩时被毛,薄纸质或膜质,具黄色半透明的腺点,发恶臭。花单世,雌雄异株,黄绿色;雄花序总状,腋生,长2-4cm,花柄基部有1宽卵形的苞片;萼筒基部有对生卵形小苞片2,萼片4,卵形,基部愈合;花瓣4,有透明腺点;雄蕊4,较花瓣短,与花瓣互生;雌花单生,具退化雄蕊4;子房上位,花盘四角形,心皮4,花柱短,柱头4裂。蓇葖果,二瓣裂开。种子黑色,近球形。花期4-5月,果期8-9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野,也有栽培。

资源分布: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各地。

性状性状鉴别 根较粗大,表面栓皮淡灰黄色,有时现细裂纹,栓皮脱落处现类白色。断面灰白色。气特异、味苦。

化学成分臭山羊根皮含和常山碱(orixine),香草木碱(kokusagine),和常山环碱(orixidin),香草木宁碱(kokusagi-nine),茵芋碱(skimmianine),去甲基和常山碱(nororixine),加锡弥罗果碱(edulinine),月芸香酮碱(lunidonine),异普拉得斯碱(isoplatydsmine)和前茵芋碱(preskimmianine)。

性味味苦;辛;性凉

归经肺;胃;肾;大肠经

功能主治疏风清热;行气活血;解毒除湿;截疟。主风热感冒;咳嗽;候痛;脘腹胀痛;风湿关节痛;跌打伤痛;湿热痢疾;肾囊出汗;疟疾;无名无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研末;或浸酒。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复方①治风热汗闭:臭山羊末一钱。烧酒吞服。服后盖被,使其发汗。②治胃气痛:臭山羊五钱。煎水服。③治风湿关节肿痛:臭山羊炕干研末。每次一钱,用酒吞服。④治瘰疬:臭山羊末,调甜酒敷患处。(选方均出《贵州草药》)

各家论述1. 李承祜《药用植物学》:解热,祛痰。

2.《贵州民间方药集》:有解热,驱风,表寒,发汗,催吐作用。治摆子,外治无名肿毒。

3.《贵阳民间药草》:清风热。治咳嗽,喉痛,牙痛,湿热痢,肾囊出汗,百日咳。

4.《贵州草药》:调气镇痛,清热利湿,软坚宁神。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鹅掌楸根

    药材名称鹅掌楸根拼音é Zhǎnɡ Qiū Gēn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木兰科植物鹅掌楸的根。秋季采收。性味性温,味辛。功能主治驱风除湿,强筋壮骨。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或泡酒服

  • 刺针草

    药材名称刺针草拼音Cì Zhēn Cǎo别名鬼针草、盲肠草、一包针、粘身草、婆婆针、金盏银盘、跟人走、钢叉草来源菊科刺针草属植物刺针草Bidens bipinnata L.及三叶刺针草B.

  • 金丝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金丝藤药材名称金丝藤别名大素馨花、香花藤来源木犀科金丝藤Jasminum cinnamomifolium Kobuski var. axillare Kobuski,以根、叶入药。

  • 碎骨仔树

    药材名称碎骨仔树拼音Suì Gǔ Zǎi Shù别名华青皮木、退骨王、香芙木、骨碎木、土续断来源药材基源:为铁青树科植物华南青皮木的根、树枝、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choepfia chinens

  • 白饭树根

    《中药大辞典》:白饭树根药材名称白饭树根拼音Bái Fàn Shù Gēn别名薏米蕴(《岭南采药录》),鱼眼报(《南宁市药物志》)。出处《南宁市药物志》来源为大戟料植物白

  • 紫茉莉

    药材名称紫茉莉拼音Zǐ Mò Lì别名胭脂花、胭粉豆、水粉花、粉子头、夜娇娇、夜晚花、入地老鼠来源紫茉莉科紫茉莉属植物紫茉莉Mirabilis jalapa L.以根及全草入药。秋

  • 赤胫散

    《全国中草药汇编》:赤胫散药材名称赤胫散拼音Chì Jìnɡ Sàn别名蛇头蓼、血当归、缺腰叶蓼、红泽兰、花蝴蝶、红皂药、散血丹来源蓼科蓼属植物赤胫散Polygonum

  • 树头发

    《全国中草药汇编》:树头发药材名称树头发拼音Shù Tóu Fɑ别名黑龙须、银头发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珊瑚菌科龙须菌属植物黑龙须菌Pterula umbrinella Bres.,以

  • 绿豆粉

    《中药大辞典》:绿豆粉药材名称绿豆粉拼音Lǜ Dòu Fěn别名真粉(《日用本草》)出处《纲目》来源为豆科植物绿豆的种子经水磨加工而得的淀粉。性味《日用本草》:"味甘,凉平,无毒。

  • 美人蕉花

    《中药大辞典》:美人蕉花药材名称美人蕉花拼音Měi Rén Jiāo Huā出处《广州植物志》来源为美人蕉科植物美人蕉的花。功能主治为止血药,治金疮及其他外伤出血。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