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中医中药>中药材>脾寒草

脾寒草

《中药大辞典》:脾寒草

药材名称脾寒草

拼音Pí Hán Cǎo

出处《中国药植图鉴》

来源玄参科植物直立婆婆纳全草。春、夏间采收。

原形态一年或二年生草本,全体具细软毛。茎直立,或下部略偃伏,高10~-30厘米。自基部分枝,枝斜上。叶对生,卵圆形或三角状卵圆形,长1~1.5厘米,宽5~8毫米,边缘具钝锯齿,基部圆形,下部叶具极短的柄,上部叶无柄。穗形总状花序,疏松;花柄短,长约1.5毫米;苞片互生,倒披针形或披针形;萼狭圆形或倒披针形,4裂;花冠4裂,与萼互生,蓝色,略带紫色;雄蕊2。伸出;雌蕊1,子房上位,2室。蒴果,倒扁心形,先端凹入,具细毛而边毛特长,常留有很短花柱,内藏多数细小种子。花期4~5月。

生境分部生于路边荒野。分布华东各地。

化学成分全草含桃叶珊瑚甙0.43%,甘露醇0.15%。

药理作用抗疟作用:用直立婆婆纳的干全草制成流浸膏,以6克和12克/公斤给已感染疟原虫的鸡灌胃,初步确证有抗疟作用,但疗效远不及盐酸奎宁来得强而迅速。在用药过程中,未见其有不良反应(副作用或毒性)。

功能主治《中国药植图鉴》:"治疟疾。"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两(鲜者3~5两)。

临床应用治疗疟疾:取新鲜直立癸婆纳3两(干草减半),水煎300毫升,每日3次分服。5~7天为一疗程。治疗7例,服药后即不再发者3例,轻微发作1次者3例,发作2次者1例。随着症状的控制,血涂片检查也随之转阴。未发现明显副作用。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脾寒草

药材名称脾寒草

拼音Pí Hán Cǎo

英文名Herb of Common Speedwell

出处出自《中国药植图鉴》

来源药材基源:为玄参科植物直立婆婆纳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erronica aruensis L.

采收和储藏:夏、夏间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直立婆婆纳一年或二年一草本,高5-30cm。茎直立或下部铺散分枝,被两列白色长柔毛。叶对生,常3-5对;下部的叶有短柄,中上部的叶无柄;叶片卵形至卵圆形,长5-15mm,宽4-10mm,具3-5脉,边缘具圆形钝齿,两面被硬毛。总状花序顶生,长达20cm,花多,各部分均被多细胞白色腺毛;花片下部的长卵形,疏具圆齿,上部的长椭圆形,全缘;花梗极短;花萼长3-4mm,4裂,裂片条状椭圆形,前方2格较后方者长;花冠蓝紫色或蓝色,4裂,与萼互生,裂片圆形至长圆形;雄蕊2,短于花冠;雌蕊1,子房上位,2室。蒴果倒心形,强烈侧扁,长2.5-3.5mm,边缘有腺毛,先端凹入很深,几乎为果半长,具细毛而边毛很长,宿存的花柱不伸出凹口。种子长圆形,多数。花期4-5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路边及荒野草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江、华中、新疆也有。

化学成分全草含桃叶珊瑚甙(aucubin)[1],D-甘露醇(D-mannitol)[2]。

药理作用抗疟作用:用直立婆婆纳的干全草制成流浸膏,以6g和12g/kg给已感染疟原虫的鸡灌胃,初步确证有抗疟作用,但疗效远不及盐酸奎宁来得强而迅速。在用药过程中,未见其有不良反应(副作用或毒性)。

性味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清热;除疟。主疟疾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鲜品30-60g。

各家论述《中国药植图鉴》:治疟疾。

临床应用治疗疟疾:取新鲜直立婆婆纳3两(干草减半),水煎300mg,每日3次分服。5-7天为一疗程。治疗7例,服药后即不再发者3例,轻微发作1次者3例,发作2次看1例。随着症状的控制,血涂片检查也随之转阴。未发现明显副作用。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野靛

    药材名称野靛来源报春花科野靛Lysimachia decurrens G. Forst. var. acroadenia Makino [L. acroadenia Maxim.], 以叶或地上部分入

  • 黄独零余子

    《中药大辞典》:黄独零余子药材名称黄独零余子拼音Huánɡ Dú Línɡ Yú Zǐ别名狗嗽子(《福建民间草药》)。出处《中国药植图鉴》来源为薯蓣科植物黄独叶

  • 山胡椒根

    《中药大辞典》:山胡椒根药材名称山胡椒根拼音Shān Hú Jiāo Gēn别名牛筋条根、雷公高(《四川中药志》)。出处《福建民间草药》来源为樟科植物牛筋树的根。9~10月,挖取根部,洗净,

  • 齿叶泥花草

    药材名称齿叶泥花草拼音Chǐ Yè Ní Huā Cǎo别名锯齿草、五月莲。出处《广西中草药》来源为玄参科植物齿叶泥花草的全草。夏、秋采收。原形态一年生披散草本,高10~20厘米。

  • 貒膏

    《中药大辞典》:貒膏药材名称貒膏拼音Tuàn Gāo别名貒脂(《本草拾遗》),貒猪膏(《食医心镜》),猪獾油(王玷桂《不药良方》),貒油(《纲目拾遗》),土猪油(《四川中药志》)。出处《唐本

  • 黄瓜根

    《中药大辞典》:黄瓜根药材名称黄瓜根拼音Huánɡ Guā Gēn出处《纲目》来源为葫芦科植物黄瓜的根。夏、秋采挖,洗净,晒干或鲜用。性味《四川中药志》:"性凉,味甘苦,无毒。&q

  • 猕猴桃藤中汁

    药材名称猕猴桃藤中汁拼音Mí Hóu Táo Ténɡ Zhōnɡ Zhī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猕猴桃科植物猕猴桃茎中的液汁。化学成分茎含氨基酸,有多量的精氨酸

  • 香花菜

    药材名称香花菜拼音Xiānɡ Huā Cài别名绿薄荷、青薄荷(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出处《生草药性备要》来源为唇形科植物留兰香的全草。5~8月采收。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约1.3米,

  • 红苕母子

    药材名称红苕母子拼音Hónɡ Tiáo Mǔ Zǐ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旋花科植物番薯的种子。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番薯"条。功能主治《四川中药志》:"

  • 刺苋菜

    药材名称刺苋菜拼音Cì Xiàn Cài别名刺苋、野苋菜、野刺苋、假苋菜、猪母刺、白刺苋来源苋科苋属植物刺苋Amaranthus spinosus L.,以全草或根、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