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中医中药>中药材>儿茶

儿茶

《中国药典》:儿茶

药材名称儿茶

拼音ér Chá

来源本品为豆科合欢属植物儿茶树Acacia catechu(L. f.) Willd.的去皮枝、干的干燥煎膏。冬季采收枝、干,除去外皮,砍成大块,加水煎煮,浓缩,干燥。

性状本品呈方形或不规则块状,大小不一。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光滑而稍有光泽。质硬,易碎,断面不整齐,具光泽,有细孔,遇潮有黏性。无臭,味涩、苦,略回甜。

鉴别(1) 本品粉末棕褐色。可见针状结晶及黄棕色块状物。

(2) 取火柴杆浸于本品水浸液中,使轻微着色,待干燥后,再浸入盐酸中立即取出,置火焰附近烘烤,杆上即显深红色。

(3) 取本品粉末0.5g,加乙醚30ml,超声处理1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用甲醇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儿茶素和表儿茶素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各含0.2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5μl、对照品溶液2μl,分别点于同一纤维素预制板上,以正丁醇-醋酸-水(3:2: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红色斑点。

炮制除去杂质。用时打碎。

性味苦、涩,微寒。

归经归肺经。

功能主治收湿生肌敛疮。用于溃疡不敛,湿疹,口疮,跌扑伤痛,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1~3g,包煎,多入丸散服。外用适量。

贮藏置干燥处,防潮。

摘录《中国药典》

《全国中草药汇编》:儿茶

药材名称儿茶

拼音ér Chá

别名儿茶膏、孩儿茶、黑儿茶

来源为豆科金合欢属植物儿茶树Acacia catechu (L.) Willd.的干枝加水煎汁浓缩而成的干浸膏

原形态落叶乔木,高6~13米。小枝细,有棘刺。叶为二回双数羽状复叶,互生;叶轴基部有棘针双生,扁平状;叶轴上着生羽片10~20对;每羽片上具小叶30~50对,小叶条形,两面被疏毛。8~9月开花,总状花序腋生,花萼基部连合成筒状,上部分裂,有疏毛;花瓣5,长披针形,黄色或白色;雄蕊多数,伸出花冠之外;雌蕊1,子房上位,长卵形。荚果扁而薄,连果梗长6~12厘米,宽1~2厘米,种子7~8粒。

生境分部分布于云南南部地区,海南岛有栽培。

栽培为热带阳性树种,喜温暖潮湿环境,不耐寒,宜选向阳坡地栽培。种子繁殖,宜直播,在雨季初期穴播,行株距6~9尺,穴宽1.5尺,深1.2尺,底宽1.2尺,每穴播种5~6粒,覆土以盖没种子为好,待苗高3寸,应分批间苗,去弱留强。生长期要注意松土,除草有利抗旱保苗。施肥可在7~8月,每株可施过磷酸钙2~3两。

性状药材名儿茶膏,呈方形或不规则块状。表面黑色或棕褐色,平滑而稍有光泽,质脆,断面不整齐,内部棕红色。无臭,味涩,先苦后甜。

化学成分含儿茶鞣酸20~50%,儿茶精(dcatechin,C15H14O6)2~20%及表儿茶酚(epicatechol)、粘液质、脂肪油、树胶及蜡等。

药理作用1.儿茶水溶液能抑制家兔十二指肠及小肠的蠕动,且能促进盲肠的逆蠕动,而有止泻作用;但对大肠几乎没有作用。

2.儿茶在体外有较强的杀死腹水癌细胞作用。

3.儿茶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喉杆菌、变形杆菌、福氏痢疾杆菌及伤寒杆菌均有抑制作用;对于常见治病性皮肤真菌亦有抑制作用。其叶的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均有抑制作用。

炮制一般于12月至翌年3月,采收干枝,剥去外皮,劈成小块,置土钵或铜锅中加水煎煮,收集煎液过滤,滤液浓缩至糖浆状,冷却,倒入特制的模型中,即成儿茶膏。

性味苦、涩,微寒。

功能主治清热化痰,敛疮止血。用于肺热咳嗽,咯血,腹泻,小儿消化不良;外用治疮疡久不收口,皮肤湿疹,口疮,扁桃体炎。

用法用量0.3~1钱;外用适量。

复方(1)肺结核咯血:儿茶1两,明矾8钱,共研细末。每次0.1~0.2克,每日3次。中等量咯血(大咯血者不宜采用),每次服0.2~0.3克,每4小时1次。

(2)疮疡久不收口,湿疹:儿茶、龙骨各1钱,冰片1分,共研细粉,敷患处。

(3)口疮糜烂:儿茶1钱,硼砂5分,研粉,敷患处。

(4)扁桃体炎:儿茶、柿霜各3钱,冰片2分,枯矾2钱,共研细粉,用甘油调成糊状,擦患处。

(5)宫颈糜烂:儿茶、铜绿乳香没药各5钱,轻粉2钱,黄丹3钱,冰片1钱,共研细粉,用液体石蜡调成膏剂。用消毒干棉球拭净分泌物,将药膏用带线棉球涂塞患处,6小时后牵出,每日1次。

备注进口儿茶为茜草钩藤属植物儿茶钩藤(干巴儿茶树)Uncaria gambier Roxb.的带叶小枝,经水煮的浸出液浓缩而成。药材呈方块状称方儿茶。直径约2厘米,表面棕色至黑褐色,无光泽,又称棕儿茶。主要含儿茶素约30~35%,儿茶鞣酸约24%及槲皮素、儿茶荧光素、棕儿茶碱(gambirine,C22H26O4N2)。文献报导叶尚含有其它五种生物碱:罗克斯伯氏碱A(roxburghine,A, C31H32O2N4),熔点290~295℃;罗克斯伯氏碱B(roxburghine,B,C31H32O2N4),熔点255℃;罗克斯伯氏碱C(roxburghine,C,C31H32O2N4),熔点245~250℃;罗克斯伯氏碱D(roxburghine,D,C31H32O2N4),熔点197~200℃;罗克斯伯氏碱E(roxburghine,E,C31H32O2N4),熔点234~236℃。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猜你喜欢

  • 功劳木

    《中药大辞典》:功劳木药材名称功劳木拼音Gōnɡ Láo Mù出处《饮片新参》来源为小檗科植物阔叶十大功劳、细叶十大功劳或华南十大功劳的茎干。全年可采,截段,晒干。原形态形态详&q

  • 珠芽蓼

    《全国中草药汇编》:珠芽蓼药材名称珠芽蓼拼音Zhū Yá Liǎo别名猴娃七、山高粱、蝎子七、剪刀七、染布子来源蓼科植物珠芽蓼Polygonum viviparnm L.,以根状茎入药。秋季

  • 鱼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鱼藤药材名称鱼藤拼音Yú Ténɡ别名毒鱼藤来源豆科苦楝藤属植物鱼藤Derris trifoliata Lour.,以全株及根状茎入药。全年可采,洗净切碎,晒干

  • 铜锤玉带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铜锤玉带草药材名称铜锤玉带草拼音Tónɡ Chuí Yù Dài Cǎo别名地钮子、地茄子、地浮萍来源桔梗科铜锤玉带草属植物铜锤玉带草Pra

  • 越王余算

    药材名称越王余算拼音Yuè Wánɡ Yú Suàn别名越王竹(《南方草木状》),海柳(《动物学大辞典》),白珊瑚(薛德焴《系统动物学》)。出处《本草拾遗》来源

  • 剪草

    药材名称剪草拼音Jiǎn Cǎo别名翦草、四块瓦、土细辛、四叶对、银线草、四对草。出处唐《本草拾遗》始载有"剪草",云:"生山泽间,叶如茗而细。江东用之。"宋《本草图经》谓:"生润州(今江苏镇江)"并

  • 菊花黄连

    药材名称菊花黄连拼音Jú Huā Huánɡ Lián别名土黄连、鸡爪连(《广西中药志》)。出处《广西药植名录》来源为罂粟科植物深山黄堇的根。春季采挖,切除地上部分,洗净

  • 鼻烟

    药材名称鼻烟拼音Bí Yān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茄科植物烟草的叶和入其他药材后制成的粉末。制法《广大新书》:"造鼻烟法:香白芷二分,北细辛八分,焙干,猪牙皂角二分,焙干,研薄荷二

  • 红毛毡

    药材名称红毛毡拼音Hónɡ Máo Zhān别名毛青杠、虎舌红、毛凉伞、红胆、红八爪、红毛针、山猪耳、毛虫药、红毛走马胎、红毛山豆根、铺地毡、红地毡、乳毛紫金牛来源为紫金牛科紫金牛

  • 人中白

    《全国中草药汇编》:人中白药材名称人中白拼音Rén Zhōnɡ Bái来源本品为凝结在尿桶或尿缸中的灰白色无晶形之薄片或块片,洗净干燥而成。性味咸,寒。归经入肝、三焦、膀胱经。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