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医学便览条。
病名。见《景岳全书·杂证谟》。指真阳不足,气不化液所致的消渴病。治宜温阳补火。参见消渴条。
病名。见《肘后备急方》卷六。即风火眼,详该条。
病从卫分逆传心包,或入营分而卫分证仍在。临床表现既有发热、夜热甚、神志昏蒙、舌质红绛等营分证,又有恶寒、咳嗽、舌苔薄白等卫分证。治宜清营结合透解表邪。
见《南宁市药物志》。为救必应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医学入门·痰类》。又名火喘、火炎上喘。详各该条。
古病名。见《肘后备急方》卷七。又称水毒病,详该条。
【介绍】:见钱原濬条。
经穴别名。《针灸摘英集》:“通关二穴,在中脘穴两旁同身寸之相去各五分。”所指即阴都穴。
【介绍】:宋代医生。广州人。曾专心研究医学,常为贫苦人治病而不受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