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感到寒冷。《素问·刺热论》:“肺热病者,先淅然厥,起毫毛,恶风寒。”
病名。见《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泻论》。又称暴泻。暴,有急骤、猛烈意。有因寒邪传脾所致者。《杂病源流犀烛·泄泻源流》:“又有暴泄,太阳传太阴,大肠不能固禁,卒然而下,大便如水,其中有小结粪硬物,欲起又下
针刺疗法之一。指在刺入穴位的针具上,用电针机通电,将电流刺激和针刺结合起来的治疗方法。我国在解放前就有报道,近年来应用更为普遍。临床操作时,选取两个适宜穴位,进针得气后,即可按电针机使用要求给予电流刺
病名。出《灵枢·本脏》。指咳嗽而兼见耸肩喘息等症。参见咳喘、痰饮咳嗽、息高等条。
见南川药物试验种植场《常用中草药手册》。为地桃花之别名,详该条。
见《植物名实图考》。为瓦草之别名,详该条。
针麻术语。针麻过程中迄今存在的镇痛不全,肌肉紧张及内脏牵拉反应三个不足方面,简称针麻三关。这些不足方面有碍手术的顺利进行,目前正在研究探讨中。
病名。出《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泛指生于脏、腑的痈。《诸病源候论·内痈候》卷三十三:“内痈者,由饮食不节、冷热不调,寒热客于内,或在胸膈,或在肠胃。寒折于血,血气留止,与寒相搏,壅结不散,热气乘之,则
大肠津液不足所出现的病变。与阴血不足或热病伤津有关。症见便秘或排便困难,兼见消瘦、皮肤干燥、咽干、舌红苔少、脉细。可见于老年性便秘或习惯性便秘。治宜润肠通便。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外台秘要》作横舌,即哑门,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