薤白头
见《中国药学大辞典》。即薤白,详该条。
见《中国药学大辞典》。即薤白,详该条。
病名。出《疡科心得集》卷中。即井疽。见该条。
病证名。见佚名《眼科秘笈》。即聚开障。详该条。
出《大生要旨》。即婴儿生下后不啼哭。详闷气生条。
二十三蒸之一。见《诸病源候论·虚劳骨蒸候》。详二十三蒸条。
穴位分类名。指十四经脉所属的穴位,简称经穴。穴位分经,《黄帝内经》中有分散记述,及至《针灸甲乙经》已较系统,载有双穴300,单穴49,合计349穴。到清代《针灸逢源》,经穴的数字已达361穴。现仍以此
病名。见《竹林女科证治》。指经血来潮过期不止。治疗参见月经过多、经漏条。
瘰疬之一种。即瘰疬坚硬推之不动者。《外科大成》卷二:“如柱木者名木疬。”忌用针砭及追蚀药。参见瘰疬条。
元代医官职称。系官医提举司之副职主管官员,始设于1288年(至元二十五年),官阶为从六品。
古代医学分科之一。参见金疮肿科条、十三科条。
证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九。又名脱囊、疽。即外阴部肿大的病证。《外科大成》概括为:①单纯阴囊肿大。多因感受寒湿而致。宜用桃仁丸。②指内吊。详该条。③阴囊肿大,光亮不痛,偶见阴茎全缩。多为肝肾气虚而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