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刺法。出《灵枢·官针》。即关刺。详该条。
【介绍】:见俞应泰条。
见《内蒙古中草药》。为卡蜜之别名。详该条。
书名。简称《寒温条辨》。6卷。清·杨濬撰于1784年。作者鉴于伤寒、温病易于混淆,遂采集诸家学说予以详辨。卷1列述伤寒和温病的脉证、病因、治法等多方面内容;卷2~3辨析伤寒、温病各种病候;卷4~5医方
病名。①肺叶枯萎所致的病证。一作肺萎。有虚热与虚寒之分。《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痿。肺痿之病,从何得之?师曰:或从汗出,或从呕吐,或从消渴,小便利数,或从便难,又
见悬枢条。
【介绍】:见陈文中条。
见《丹溪心法附馀·盗汗》。阴汗之一种。详阴汗条。
病证名。出《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一。又名沸子、夏日沸烂疮、热疮。夏季气候炎热,小儿多生疿疮,即疿子。《小儿卫生总微论方》:“此由盛热汗津出,而腠理开,被风热毒气干于气血所生。其状细碎,累累如粟芥之类,色
证名。外感不得卧之一。因风寒伤于太阳或阳明,或少阳郁而发热所致的不寐症。《症因脉治》卷三:“表热不得卧之症,发热身痛,无汗烦热,不得卧,太阳经表热症也;目痛鼻干,身大热,不得卧,阳明经表热症也;时寒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