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胎动不安

胎动不安

病证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一。指妊娠期不时胎动下坠,腰痠腹痛,或兼见阴道少量流血。多由气虚血虚肾虚血热外伤等因,致使冲任不固,不能摄血养胎所致。气虚者,兼见精神萎靡,少气懒言。宜补气安胎。用举元煎(人参黄芪、炙甘草升麻白术)加阿胶;血虚者,兼见面色淡黄、神疲乏力。宜补血安胎,用胎元饮(人参、当归杜仲、芍药、熟地、白术、陈皮、炙甘草)肾虚者,兼见头晕耳鸣,两腿痠软,尿频,宜固肾安胎,用寿胎丸(菟丝子桑寄生续断、阿胶);血热者,兼见口干咽燥,心烦不安,宜清热凉血安胎,用保阴煎(生地、熟地、芍药、山药、续断、黄芩、甘草);外伤者,于外伤后突然胎动下坠,腰痠小腹胀痛,宜补气养血安胎,用胶艾四物汤加减。

猜你喜欢

  • 猴草

    见《福建民间草药》。为老鸦糊之别名,详该条。

  • 舌鉴

    见舌鉴辨正条。

  • 散翳

    病名。见《世翳得效方》卷十六。即散翳内障。详该条。

  • 慢喉痹

    病名。《罗氏会约医镜》卷七:“冰片破毒散,治急、慢喉痹,肿塞切痛。”冰片破毒散(朴硝四钱,姜蚕八钱、甘草八钱、青黛六钱、马屁勃三钱、蒲黄五钱、麝香一钱、冰片二钱),为细末,每用一钱,清水调咽。

  • 疟黄

    病名。亦称疟后黄。指患疟疾所致的发黄。即疟疾反复发作所致的贫血。《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疟黄者,面色萎黄,憎寒壮热,头痛不止,口干多渴,四肢羸瘦,不能饮食,或好或恶,进退不定。”治宜截疟为先,如恒山

  • 经乍来乍少

    病名。指月经忽来而月经量甚少。秦景明《女科医宗大成》:“此因阴气乘阳,内寒血涩,以致经血乍来乍少。而在月后者,治用八物汤(四物汤加人参、白术、黄芪、红花、陈皮、甘草、丹皮)。”

  • 中医方药学

    书名。广东中医学院编。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总论中药配伍、方剂组成等;下编分解表法、清热法等共19法。每法先介绍常用中草药,次载常用方剂,共收载中药400余种,草药200余种,方剂300余首。方、药结

  • 洄溪脉学

    书名。原题清·徐灵胎撰。1卷。作者阐析脉位、审象、因形气以定诊等总论内容,分述大、小、清、浊诸脉,冲阳、太谿脉、真脉、孕脉、五脏脉、新病久病、高、章、纲、煠、卑、损、太素脉等。虽非系统之作,但论述简要

  • 吴东旸医案

    书名。清·吴达撰。刊于1879年。治案40余条,以伤寒、时症为多。重六经辨证,每条记述较详。后收入《医学求是》中。

  • 六入

    一年之中,风、火、湿、暑、燥、寒六气互相出入以生化万物。《素问·五运行大论》:“寒暑六入,故令虚而生化也。”张介宾注:“凡寒暑再更而气入者.六,非虚无以寓气,非气无以化生,故曰令虚以化生也。”(《类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