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质致密,颗粒细腻,中心稍厚,边周较薄,擦之不去,刮之不脱,舌面如罩着一层粘液,呈油腻状。为胃中阳气被阻,痰湿内盛之候,多见于湿浊、痰饮、食积、顽痰等一类病证。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颅息。见该条。
《普济方》卷九方。人参三钱,丁香二钱,白术、全蝎、天麻、木香、茯神、防风各一钱,羌活、僵蚕各五分。为细末,酒煮面糊为丸,绿豆大,每服五至七丸,糯米饮送下。治婴儿解颅。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即陈皮厚朴汤,见该条。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闹羊花之别名,详该条。
乘,侵袭,乘腑即六腑受病。《伤寒论·平脉法》:“诸阳浮数为乘腑。”成无己注:“腑,阳也,阳脉见者,为乘腑也。”
出《本草纲目》。为王不留行之简称,详该条。
病名。见《陈氏秘传》。即肘关节脱臼。详手臂出臼条。
见活人心法条。
【介绍】:见刘纯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