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中医中药>中药材>猫须草

猫须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猫须草

药材名称猫须草

拼音Māo Xū Cǎo

别名肾茶、猫须公

来源唇形科猫须草属植物猫须草Clerodendranthus spicatus (Thunb.)C. Y. Wu[Clerodendron spicatus Thunb.; Orthosiphon aristatus (Blume)Miq.]以茎、叶入药。全年可采,切碎晒干。

性味甘、微苦,凉。

功能主治清热祛湿,排石利尿。用于急慢性肾炎,膀胱炎,尿路结石,胆结石。

用法用量1~2两。

备注(1)海南猫须草Clerodendranthus rubicundus var. hainanensis [Orthosiphon rubicundus var. hainanensis Sun]与上种类似,亦同等入药。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猫须草

药材名称猫须草

拼音Māo Xū Cǎo

别名猫须公、肾茶

出处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猫须草全草。全年可采,切段,晒干。

原形态亚灌木,高0.5~1米。茎枝四方形,紫褐色。叶对生;卵状披针形,长3~12厘米,宽1.5~5厘米,边缘在中部以上有锯齿,两面被毛,下面具腺点;叶柄长1~3厘米。花淡紫色,2~3朵一束对生,总状花序式排列于枝顶;萼管状,5齿裂,结果时下倾,上面裂齿大,膜质;花冠管纤弱,肢2唇形,上唇3~4裂,下唇全缘;雄蕊4,2长2短,花丝伸出花冠之外,形如猫须,长4~6厘米;花盘前面肿胀:花柱顶端棒状。小坚果球形,表面有网纹。花期夏、秋。

生境分部生于阳光充足的旷地上,分布我国南部。多为栽培。

化学成分含硫酸钙、未知有机酸的钙盐和钾盐,挥发油、皂甙、戊糖,己糖、葡萄糖醛酸等。叶含内消旋肌醇。

性味甘淡微苦,凉。

功能主治清热去湿,排石利水。治急慢性肾炎,膀胱炎,尿路结石,风湿性关节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两(鲜者3~4两)。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猫须草

药材名称猫须草

拼音Māo Xū Cǎo

英文名Herb of Spicate Clerodendranthus

别名猫须公、肾茶

出处出自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肾茶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lerodendranthus spicatus (Thunb.) C. Y. Wu ex H.Wi [Clerodendron spicatus Thunb.]

采收和储藏:在高温高湿地区,肾茶终年生长,尤以4-10月生长旺盛。一般每年可采收2-3次,管理得好,可收4次,每次在现蕾开花前采收为佳,宜选晴天,割下茎叶,晒至七成干后,于清晨捆扎成把(防止叶片脱落,再曝晒至全干即可)。一般每1hm2可收干的枝叶1500-2250kg,鲜干比为5.6-6.5:5。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1.5m。茎直立,四棱形,被倒向短柔毛。叶对生;叶柄长0.4-3cm,被短柔毛;叶片卵形、菱状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2-8.5cm,宽1-5cm,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或下延至叶柄,边缘在基部以上具粗牙齿工疏圆齿,齿端具小突尖,两面被短柔毛及腺点。轮伞花序具6朵花,在主茎和侧枝顶端组成间断的总状花序,长8-12cm;苞片圆卵形,长约3.5mm,先端柔尖,下面密被短柔毛,边缘具缘毛;花萼钟形,长5-6mm,外面被微柔毛及腺点,花后增大,上唇大,圆形,下唇具4齿,齿三角形,先端具芒尖,正中2齿比侧2齿长1倍,边缘均具短缘毛;花冠浅紫色或白色,外面被微柔毛,上唇具腺点,花冠筒极狭,长9-19mm,直径约1mm,上辰大,外反,3裂,中裂片较大,先端微缺,下唇直伸,长圆形,微凹;雄蕊4,极度超出花冠筒外2-4cm,前对略长,花药小;子房4裂,花柱长长地伸出,柱头2浅裂;花盘前方呈指状膨大。小坚果卵形,深褐色,具皱纹。花期5-11月,果期6-12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700-1000m的林下潮湿处或草地上,更多的为栽培。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台湾、海南、广西、云南西双版纳等地。

栽培生物学特性 喜高温多湿环境,怕寒,怕旱,忌积水,耐肥。年平均气温18-24℃的地区,生长正常,平均气温25-30℃的高温多雨月份生长迅速旺盛,月平均气温17℃以下时生长停止,气温低于4℃时,叶红、枯萎、死亡。宜选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的砂壤或壤土,且具有适当荫蔽的环境栽培为好。

栽培技术 多用扦插繁殖或分株繁残。扦插繁残:适宜的扦插时间,北方7-8月;南方四季均可,以3-4月份为好。插条长10cm,每截段保留2-3节,插穗宜随剪随插,行距15-20cm,株距5-7cm,插后保持荫蔽,湿润,约2星期内生根,存活后15d左右可移栽,行株距30cm左右为宜。分株繁殖:在生长旺季到来之前时行,分株取苗(包括下垂触地生根的老枝)直接移栽。

田间管理 移栽后注意保湿,生长期适时除草、松土和追肥,肥料以腐熟厩肥或人畜粪尿等有机肥为好。

性状性状鉴别 全草长30-70cm或更长。茎枝呈方柱形,节稍膨大;老茎表面灰棕色或灰褐色,有纵皱纹或纵沟,断面木质,周围黄白色,中央髓部白色;嫩枝对生,紫褐色或紫红色,被短小柔毛。叶对生,皱缩,易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5cm,宽1-3cm,先端尖,基部楔形,中部以下的叶片边朋锯齿,叶脉紫褐色,两面呈黄绿色或暗绿色,均有小柔毛。叶对生,皱缩,易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5cm,宽1-3cm,先端尖,基部楔形,中部以上的叶片边缘有锯齿,叶脉紫褐色,两面呈黄绿色或暗绿色,均有小柔毛;叶柄长约2cm。轮伞花序每轮有6花,多已脱落。气微,茎味淡,叶味微苦。

以茎枝幼嫩、色紫红、叶多者为佳。

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芭四棱形,表皮细胞1列,被有多种类型毛茸。皮层薄壁细胞5-10列,于棱角处有厚角细胞3-6列。中柱鞘纤维木化,3-10个一群,断续成环。韧皮部薄壁细胞小而略皱缩。形成层明显。木质部导管单个,少数2-3个相柔,径向散列,木薄壁细胞、木纤维均呈方殂或多角形,木射线宽1-2细胞。骨部薄壁细胞具壁孔。

叶横切面:上、下表皮均有毛茸,下表皮具气孔。栅栏组织细胞1列,海绵组织细胞4-6列,排列疏松。主脉处表皮内侧均有厚角组织,维管束外韧型。

粉末特征:棕色。①茎的韧皮纤维直径26-42μm,长100μm以上,壁木化,具壁孔。②木纤维直径31-46μm,长1000μm以上,壁微木化,具壁孔。③管胞直径30-80μm,长500-1000μm。④叶表皮细胞垂周壁稍弯曲,气孔直轴式。⑤腺鳞头部8细胞,直径82-96μm,柄单细胞。⑥腺毛头部单位细胞,直径41-63μm柄单细胞。⑦单细胞非腺毛基部直径31-38μm,长81-108μm;多细胞非腺毛,2-5细胞,基部直径62-80μm,壁厚,具壁疣。⑧螺纹导管。此外,有茎表皮细胞长方形或类正方形;髓薄壁细胞类圆形,有纹孔;油滴。

化学成分全草含三萜类,甾醇类,黄酮类,按发油及其他成分。三萜类:α-香树脂醇(α-amyrin)熊果酸(ursolic acid)。甾醇类:β-谷甾醇(β-sitosterol),胡萝卜甙(daucos-terol)。黄酮类:三裂鼠尾草素(salvigenin),6-甲氧基芫花素(6-methoxygenkwanin)[1],5,3′-二羟基-6,7,4′-三甲氧基黄酮(3′-hydroxy-5,6,7,4′-tetramethoxyflvone)[1,2],高山黄苓素四甲醚(scutellarein tetramethylether)[3],异甜橙素(isosinensetin),5-羟基-6,7,3′,4′-四甲氧基黄酮醇(5-hydroxy-6,7,3′,4′-tetram-ethoxyflavonol),5,6,7,4′-四甲氧基黄酮(5,6,7,4′-tetram-ethoxyflavone)[4]tffavone)[4]等。挥发油:柠檬烯(limonene),龙脑(borneol),廘香草酚(thymol)。此外还含酒石酸(tartaric acid),葡萄糖(glucose),果糖(fructose),戊糖(pentose),葡萄糖醛酸(glucoronic acid),羟基乙酸(glycolic acid),皂甙(saponin)和无机盐[2]等。

药理作用猫须草中的橙黄酮、高山黄苓素四甲醚在体外试验中对艾氏腹水癌细胞生长有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IC50分别为30μg/ml、5μg/ml[1]。高山黄苓素四甲醚在体外对鼻咽癌(KB)也有细胞毒作用,ED50为27μg/ml,但体内试验没有抗癌活性[2]。

性味味甘;淡;微苦;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通淋排石。主急慢性肾炎;膀胱炎;尿路结石;胆结石;风湿性关节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0-60g。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鹤虱风

    《中药大辞典》:鹤虱风药材名称鹤虱风拼音Hè Shī Fēnɡ别名野萝卜(《分类草药性》),山萝卜(《中国药植志》)。出处《分类草药性》来源为伞形科植物野胡萝卜的全草。6~8月开花时采收,晒

  • 尖山橙

    《全国中草药汇编》:尖山橙药材名称尖山橙别名竹藤、乳汁藤、藤皮黄、鸡腿果、石芽枫、黄狗合藤、咛头果来源夹竹桃科尖山橙Melodinus fusiformis Champ.,以全株入药。生境分部广西。功

  • 麦穗七

    药材名称麦穗七别名山酢浆草、麦子七、大酸梅草、钻地蜈蚣、三块瓦、断脚蜈蚣、上天梯、地海椒、大酸米子草、老鸦酸来源为酢浆草科酢浆草属植物麦穗酢浆草Oxalis griffithii Edgew. et

  • 牛儿藤

    药材名称牛儿藤拼音Niú ér Ténɡ别名大鸭公藤、石萝藤、石蔓藤、大叶甜果子。来源药材基源:为鼠李科植物黄背勾儿茶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erchemia flavescens(Wall.

  • 皮袋香根

    药材名称皮袋香根拼音Pí Dài Xiānɡ Gēn来源药材基源:为木兰科植物云南含.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ichelia yunnanensis Franch.exFinet et Gagne

  • 水葫芦

    《中药大辞典》:水葫芦药材名称水葫芦拼音Shuǐ Hú Lu别名大水萍、凤眼莲、水浮莲、洋水仙(《广州植物志》)。出处《广西植物名录》来源为雨久花科植物凤眼蓝的全草或根。夏、秋采,晒干或鲜用

  • 马桑根

    《中药大辞典》:马桑根药材名称马桑根拼音Mǎ Sānɡ Gēn别名乌龙须((草木便方》)出处《草木便方》来源马桑科植物马桑的根,冬季采掘。生境分部产陕西、云南、四川、贵州等地。性状干燥根肥大粗糙,附有

  • 胡枝子

    《全国中草药汇编》:胡枝子药材名称胡枝子拼音Hú Zhī Zǐ别名扫皮、随军茶来源豆科胡枝子属植物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s Turcz.,以根入药。全年可采,晒干。性味辛、

  • 花点草

    药材名称花点草拼音Huā Diǎn Cǎo别名幼油草来源荨麻科花点草属植物花点草Nanocnide japonica Blume的全草。夏秋采收,晒干。性味酸,温。功能主治化痰止咳,止血。用于咳嗽,咯

  • 紫珠叶

    药材名称紫珠叶拼音Zǐ Zhū Yè英文名Bigleaf Beautyberry Leaf别名大风叶、白狗肠、大叶紫珠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大叶紫珠Callicarpa macrophyl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