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火廓

火廓

眼的八廓名称之一,见《银海精微》。又名离廓离火廓抱阳廓胞阳廓。①《审视瑶函》:以(气)轮上血脉丝络为凭,“离属正南,络通小肠之腑,脏属于心”;②《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内眦大眦也,属离火;”“即血轮之部位也(内眦上方),血轮属心,心与小肠为表里,故轮主藏为心病,廓主府为小肠病。”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一亦认为“离为内眦,络通小肠”;③《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二:“离火廓,属心,位大小眦”;④《张氏医通》卷八:“命门之府为火廓,”有名无位;⑤陈达夫《中医眼科六经法要》认为此廓位于白睛正上方,属小肠。详八廓条。

猜你喜欢

  • 主证

    指主要症状。为辨证的重要依据。如《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脉浮、头项强痛、恶寒三者即构成辨太阳病的主证。或在主次兼挟的病证中,反映疾病本质的证候。《温热论》:

  • 风寒喘急

    指风寒病邪内郁于肺而致的喘急。《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肺主皮毛,一受风寒,内闭肺气,则气逆不降,呼吸气急,故作喘也。”发热无汗者,宜以华盖散,汗而散之;若肺气本虚,外复为风寒所伤者,宜以参苏

  • 髓海

    四海之一。指脑。《灵枢·海论》:“脑为髓之海,其输上在于其盖,下在风府。”脑是髓液汇集之处,因称。其气血输注出入的重要穴位,上在头顶中央的百会穴,下在风府,其证候:“髓海有余,则轻颈多力,自过其度;髓

  • 疳眼

    病证名。出《龙木论》。又名疳涩眼。《儒门事亲》:“凡小儿疳涩眼,数日不开,皆风热所致。”《证治准绳》:“肝者眼之候,上膈伏热,痰涎壅滞,以致肝风入眼,赤肿翳生,眵泪烂眶,痛痒揉擦,昏暗雀盲,甚至经月合

  • 开花疔

    病名。见《增订治疔汇要》卷上。多由七情郁怒忧思,气血瘀滞,或食秽恶之品所致。症见疔生舌旁,形若开花,舌多紫色。《咽喉经验秘传》:“此症百无一、二,犯者极凶,因怒气伤心肾,不开花者易治,开花而黑色者,心

  • 少俞

    【介绍】:传说中的上古时代医生。相传为俞跗之弟,黄帝之臣,精于针灸术。旧说黄帝与少俞等少数臣子论医药而创医药,是为附会之说。

  • 川参

    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苦参之别名,详该条。

  • 小心

    《素问·刺禁论》:“七节之旁,中有小心。”历代注家看法不一:①指心包络,马莳注:“自五稚(心俞)之下而推之,则包络当垂至第七节而止。……盖心……为大心,而包络……为小心也。”②指命门,吴鹤皋注:“下部

  • 脚拳

    病证名。即脚趾挛缩不展。《太平圣惠方》第八十九卷:“夫小儿脚拳,由在胎之时,其母脏腑内有冷积,为风邪所乘,儿生之后,肾气不足,气血未营,故令脚指拳缩不展。”治宜益肾、和血、祛风、舒筋之剂。

  • 筋脉拘急

    证名。见《景岳全书·杂证谟》。指肢体筋脉收缩抽急,伸屈不利。多因阴血耗伤,外邪乘袭,筋脉失养所致。参见筋挛、筋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