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浙江中药手册》。为栝楼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指因饮酒而致的发热。亦可因误服药酒导致。《诸病源候论·解散饮酒发热候》:“服散而积饮酒,石因酒势而盛,敷散经络,故烦而发热也。”《丹溪心法》:“因酒发热用青黛、瓜蒌仁,入姜汁。”《儒门事亲·酒食
书名。8卷。清·李宗源撰。刊于1830年。作者以“阴阳内外,表里寒热,虚实燥湿,升降通寒”为医学大纲,全书按此纲要选辑历代医书有关论述,结合个人经验,分阴阳、内外等8部阐述。各部有总论、病证辨析及治法
病名。出《外科大成》卷二:“痰注发,形如布袋,坚硬如石,不红不热……。”在病因方面认为系痰伏所致,故名。此病生于脊背部,属无头疽。治疗参见无头疽条。
病名。①九疸之一。《外台秘要》卷四:“肾瘅,其人唇干,葶苈子主之。”②《辨证奇闻》:“肾疸之症,身体面目俱黄,小便不利,不思饮食,不得卧,人亦以为黄疸也,谁知是肾寒之故乎。”治法须补肾中之火而佐以健脾
病证名。小儿内有积热所致的痫证。《太平圣惠方》第八十五卷:“夫小儿热痫者,由气血不和,内有积热之所致也。”其症口眼相牵,手足抽掣,腰背强直,口中吐沫,鼻里作声,颈项反张,壮热啼哭。治宜退热除痫。用羚角
推拿穴位名。即赤筋。详该条。
民族药著作。李耕冬等编。载彝医植物药106味。涉及药用植物53科151种。重点论述彝医配方用药经验,彝汉医用药的异同。书后附药物图谱116幅。1990年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
经外奇穴名。《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睛明在目内眥泪孔中。”《针灸经外奇穴图谱》称此为“内睛明”。并定位于眼内眥泪阜上。主治目赤红肿,视网膜出血,视神经萎缩,结膜炎等。沿眶内侧壁直刺0.5~1寸。勿捻
见《江苏省植物药材志》。即皂角刺,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