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出《世医得效方》卷十二。即睾丸肿大的病证。
唐代太医署一种官职的名称,只设1名。
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五。即疳湿。详该条。
见《陕西中草药》。为石蕊之别名,详该条。
见《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天津方)。陈皮、延胡索、郁金、菖蒲、牵牛子、五灵脂(醋炒)、莪术(醋炒)、牡丹皮、白芍药各500克,枳实((麸炒)1500克,龙胆草、青皮各1000克,郁李仁、沉香各250克
《外科全生集》卷四方。砂仁、草果、威灵仙各等分。加砂糖少许,水煎服。治骨鲠咽喉。
病证名。疳积日久而引起食入即吐的证候。凡食积而引起的疳症,久则胃热伤津,津枯胃燥,以致不能容纳水谷。其症除有疳疾症状外,兼有食入即吐,潮热不退。治宜养阴,健胃,用参苓白术散加石斛、谷芽、胡黄连、鲜竹茹
病名。见《世医得效方·大方脉杂医科》。又称酒湿泄、纵酒泄泻、伤酒泄泻。因饮酒过度,损伤脾胃所致。有寒热之分。《不居集·酒伤》:“人但知酒有湿热,而不知酒有寒湿也。”有善饮而先天禀厚者,大便泄泻,若一日
见清·赵其光《本草求原》。为棕榈皮之简称,详该条。
恶即畏恶。《素问·宣明五气篇》:“五脏所恶:肝恶风。”风气偏胜则肝风易动,眩晕抽掣,故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