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见《草药手册》。为山梗菜之别名。②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龙舌草之别名。各详该条。
解剖部位。见《证治准绳·杂病》。即鼻柱。详该条。
见妇人良方条。
病证名。见元·朱震亨《幼科全书》。小儿热病经汗下后,表里之热俱退,而复发热者,谓之余热。乃阴阳气血俱虚所致。治宜滋补退热。血虚热甚者,用当归补血汤加味;气虚而恶寒发热者,用补中益气汤;阴虚而热者,用四
见清·赵楷《百草镜》。即浙贝母,详该条。
见《本经逢原》。为灰碱之别名,详该条。
见《草药手册》。为了哥王之别名,详该条。
医家以笔记、短文、随笔等形式,阐述其临床心得体会以及其他问题的著述。
【介绍】:见杜鸿渐条。
脏腑经脉专著。4卷。清·李潆撰于1676年。本书前3卷阐析身经内容,以问答形式对人体全身各部位,如12经脉及脏腑等予以详细阐释;以图表表明五脏六腑位次,附各脏腑形式图等;以身经脉说阐论各种脉象及诊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