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针灸甲乙经》。即傍针刺。见该条。
①人体部位名。在外踝直上三寸许的腓骨凹陷处。《灵枢·经脉》:“胆足少阳之脉……直下抵绝骨之端。”腓骨在此突然陷下如尽,故名。②经穴别名。所指有二:①悬钟穴别名。出《备急千金要方》。②阳辅穴别名。出《素
推拿穴位名。见《厘正按摩术》。即胞经。见该条。
见《重订通俗伤寒论》。即五仁丸作汤剂。治证同。见五仁丸条。
①《太平圣惠方》卷二十八方。荜拨、白术、桂心、陈皮、肉豆蔻各三分,煨诃子二两,丁香、胡椒、炮姜、木香各半两,炮附子、厚朴各一两。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粥饮送下。治气劳,大肠时泄,不欲
六经标本之一。《灵枢·卫气》:“手太阴之本,在寸口之中;标,在腋内动也。”马莳注:“手太阴肺经之本,在寸口之中,即太渊穴,标在腋内动脉,即中府穴。”
足部踝骨以下各骨的统称。包括跗骨、跖骨、趾骨。详各条。
病名。出《外科正宗》卷四。即腋痈,见该条。
即养阴润燥。详该条。
出《名医别录》。为飞廉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