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转阴过阳

猜你喜欢

  • 真珠母

    见《中国药学大辞典》。即珍珠母,详该条。

  • 腐根

    肾疳五证之一。出《小儿药证直诀》。详牙疳条。

  • 逆经

    病名。见《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亦名经从上逆、经从口鼻出、经行吐衄、倒经等。是指经期中或行经的前后,出现周期性的口鼻出血。多因肝经郁火炽盛,经期冲脉气盛血动,血随气火上逆;或阴虚肺热,热伤肺络所致

  • 蚌合

    病证名。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目赤畏热,一二日两睑渐肿硬,俨如蚌蛤之紧合者是。盖痰燥血滞,脾火上泄,故睑硬,睛因火炙,未免痛而泣出,经所谓土极似木,非肝病也,必有椒粟生于其内,治当敷软,翻胞开

  • 母病及子

    五行学说术语。用五行相生的母子关系说明五脏之间的病理关系。如肝木为母,心火为子,肝阳上亢,可发展为心火亢盛;又如脾土为母,肺金为子,脾胃虚弱,也可累及肺气不足。

  • 晒不死

    见《广西中药志》。为落地生根之别名,详该条。

  • 莱菔甲

    见《现代实用中药》。为莱菔叶之别名,详该条。

  • 大酸味草

    见《广州植物志》。为铜锤草之别名,详该条。

  • 相火

    出《素问·天元纪大论》。与君火相对而言。《格致余论》:“……君以位而言……守位禀命,因其动而可见,故谓之相”。君火与相火相互配合,以温养脏腑,推动人体的功能活动。一般认为肝、胆、肾、三焦均内寄相火,而

  • 鬲气

    见《诸病源候论·五鬲气候》。即膈气。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