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见《症因脉治·喘症论》。指阴血或阴精不足而阳失依附上奔的气喘。详阴虚喘条。
病证名。九注之一。《诸病源候论·生注候》:“人有阴阳不调和,血气虚弱,与患注人同共居处,或看侍扶接,而注气流移染易得注,与病者相似,故名生注。”症见心胁痛,转移无常,或体中痛,移易牵制,冲绞心胁。日久
尿道外口。
指臂之上骨,即桡骨。《灵枢·经脉》:“循臂内上骨下廉。”
皮肤针之一。将毫针集簇成丛,外加捆扎,故名。参见皮肤针条。
病名。见《圣济总录》卷一百一十六。即鼻疳疮,详该条。
出《幼科发挥》。即百晬内嗽。详该条。
见《生草药性备要》。为黄荆叶之别名,详该条。
见《生草药性备要》。为广东土牛膝之别名,详该条。
脉学著作。《周氏医学丛书脉学四种》之一。2卷,清·周学海撰。本书重点介绍作者对脉学的见解。上卷谈诊法及诸脉;下卷经义丛谈,论析脉学中多方面的问题。周氏此编是对《脉义简摩》一书的补充与发挥,有一定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