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脾虚如球

猜你喜欢

  • 足阳明疟

    病名。指疟发于足阳明者。《素问·刺疟篇》:“足阳明之疟,令人先寒,洒淅洒淅,寒甚久乃热,热去汗出,喜见日月光火气乃快然,刺足阳明跗上。”方用大剂竹叶石膏汤等,参见三阳疟条。

  • 中流砥柱

    推拿手法名。见杜自明《中医正骨经验概述》。以腋部夹紧患肢的腕部向后牵拉,一手托住患肘鹰嘴部,另一手挟置患肩并缓稳柔和地向前推。适用于肘部疾患。

  • 越经传

    指外感热病不按六经次序传变所出现的证候。《此事难知·太阳六传》:“太阳传少阳胆木者,名曰越经传。”越经传有多种传入途径。《医学心悟·伤寒纲领》:“亦有越经传者,如寒邪初客太阳,有不传阳明而径传少阳者,

  • 舌祟

    病名。多由心脾火旺上攻所致。症见舌上生疮,吐出口外,上结黄靥,难以饮食。治宜清热凉血,泻火解毒。方可选用五味消毒饮、犀角地黄汤、导赤散等加减。参见舌上疮条。

  • 枨(zhàng)后

    见许廷哲《保产要旨》。即胀后产。详该条。

  • 阳证似阴

    真热假寒证的别称。《景岳全书·传忠录》:“寒热有真假者,阴症似阳,阳症似阴也。”多因阳盛之极,阳气闭郁不能外达所致。《医宗必读·疑似之症须辨论》:“阳盛之际,往往发厥,厥则口鼻无气,手足逆冷,有似乎阴

  • 狐尿刺

    病名。因接触螳螂等昆虫分泌物引起的皮肤病。出《千金翼方》卷二十。又名狐狸刺。患处皮肤干燥,起红紫斑点,肿胀焮痛;甚则溃烂成疮,脓水淋漓。治宜清热解毒。内服黄连解毒汤,外用鲜蒲公英捣汁外涂;或用蒲公英根

  • 足少阴脉

    经脉名。即足少阴经。马王堆汉墓帛书载:“足少阴脉:出内踝窭(娄)中,上贯膊(腨),入(腘),出股,入腹,循脊内□兼(廉),出肝,入胜,系舌□。其病:病足热,膊(腨)内痛,股内痛,腹街,脊内兼(廉)痛,

  • 紫中红斑舌

    全舌紫色,满布红斑。为热入营血,多兼见全身赤斑,宜清热解毒化斑(见《伤寒舌鉴》)。

  • 臭阿魏

    见《中药材手册》。即阿魏,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