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黄
见《幼科全书》。即胎疸。详该条。
见《幼科全书》。即胎疸。详该条。
【生卒】:十七世纪【介绍】:明代医家。字九韶。浙江海宁人。八代业医,年轻时曾考科举,后继承家业,研讨医术,曾旅游于江浙等地。长于治疗梅毒,是我国有贡献的梅毒学家。于1632年写成《霉疮秘录》一书,总结
养生类著作。作者不详,有贻仁堂抄本,末署名者抄于清光绪十九年。全书一册,无序,无跋、无目录,计其标题而分篇,全书共四十五篇。本书主要以精、气、神三者为核心,论述养生之道,从防御外感、内伤、药伤、大自然
病名。见《疡科准绳》卷四。即外踝疽。详附骨疽。
病证名。出明·周慎斋《幼科指南》。为初生儿舌上发黄泡出水,乃胎毒所致。治用大螺丝炒研,拌入雄黄、灯心灰涂之。
见南京药学院《中草药学》。为千金子之别名,详该条。
古病名。见《儒门事亲》卷六。即脾疸。详该条。
病名。见《证治准绳·杂病》。指龋齿蛀空之牙痛。属齿龋。详该条。
书名。统指《开宝新详定本草》及《开宝重定本草》。详开宝新详定本草条。
骨名。即肱骨。《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臑骨,即肩下肘上之骨也。”
厚而丰盛,亦作亢盛。《灵枢·痈疽》:“热气淳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