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疿疮

疿疮

病证名。出《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一。又名沸子夏日沸烂疮热疮。夏季气候炎热,小儿多生疿疮,即疿子。《小儿卫生总微论方》:“此由盛热汗津出,而腠理开,被风热毒气干于气血所生。其状细碎,累累如粟芥之类,色赤而痒。多生额、头、胸、背之上,甚至遍身。”如身热、疿子簇集成瓣、颜色鲜红,搔痒较甚者,为热疿。治宜清暑散热,如新加香薷饮,或生啖西瓜等,并用冰水磨檀香外涂。

猜你喜欢

  • 青小豆

    出《太平圣惠方》。为绿豆之别名,详该条。

  • 约纹

    指人体关节部位皱纹。《针灸甲乙经》:委中“在腘中央约文中动脉。”

  • 流火

    病名。见《外科证治全生集》卷一。为丹毒发于小腿部。证见红肿发亮,热痛如烧,不溃不烂,多在小腿肚之下。治宜用矿石灰化于缸内,次日水面上结一层如薄冰者取起,以桐油调匀,外敷于患处,每日二、三次;或以马钱子

  • 痫黄

    三十六黄之一。《圣济总录》卷六十一:“痫黄,病人身如金色、不多言语,四肢无力,好眠卧,口吐粘涎者,宜服茵陈汤方。”参见黄疸有关条。

  • 广成先生玉函经

    见玉函经条。

  • ①呃逆之古称。《灵枢·杂病》:“哕,以草刺鼻,嚏而已。”《证治准绳·杂病》:“呃逆即《内经》所谓哕也。”参见呃逆条。②指干呕。《此事难知·呕吐哕胃所主各有治平》:“哕属少阳,无物有声,乃气病也。”《医

  • 鸡峰普济方

    方书名。30卷。宋代医方,撰人待考(原题宋·张锐撰。据陆心源《仪顾堂集》卷19考证疑为北宋·孙兆撰)。今存者为清代翻刻宋本,已缺2、3、6、8四卷。卷1为医论及炮炙法;卷4~27选录多种病证的治疗方剂

  • 白芜荑

    出《太平圣惠方》。为芜荑之处方名,详该条。

  • 糟指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即代指。见该条。

  • 热的意思。《素问·举痛论》:“炅则气泄。”《类经》十五卷注:“炅,居永切,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