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温热论条。
书名。见《通志·艺文略》。5卷。唐·杨损之撰。杨氏“以本草诸书所载,药类颇繁,难于寻检。删去其不急并有名未用之类”(《补注神农本草》),已佚。
书名。1卷。又名《心圣图说》、《心圣要言》。本书未暑撰人姓名及年月,仅有1610年殷宗器重刻的序言。书中根据北宋理学的理论论述养生法,虽有一定偏见,但提倡心理治疗和导引疗法,并有坐功图式等,可供医疗参
病名。出《秘传眼科龙木论》。指旋螺突起之睛珠亦显突出者。参见旋螺突起条。
病名。又称水恣泄。因膈热口渴,饮水过多所致。《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泻论》:“渴引饮者,是热在膈上。水多入则下鬲入胃中,胃经本无热,不胜其水,名曰水恣,故使米谷一时下。”可灸大椎三五壮,或用平胃五苓散,
病证名。又名产后恶血冲心。指产后由于正气亏损,虚火上炎,以致恶血冲心。出现烦闷欲绝,神识昏迷的症候。宜用七珍散(人参、生地、川芎、防风、菖蒲、细辛、飞朱砂)补之。
病名。出《疮疡经验全书》卷五。即脱囊。见该条。
病证名。出《小儿药证直诀》。疮疹蕴热积毒,余毒上攻,惊惕狂躁不宁,口齿烦躁,或咽干口舌生疮。宜清热化毒,用五福化毒丹。
证名。《医碥·汗》:“脱汗,阴盛格阳,汗从阳脱,味淡不咸,如珠不流,为汗绝,不治。”详绝汗条。
病名。《灵枢·痈疽篇》卷九:“发于胫,名曰兔啮。其状赤至骨,急治之。”同附骨疽。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