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灵枢·邪客》。指心脏伤损的疾患。《脉经》卷六:“愁忧思虑则伤心,心伤则苦惊,喜忘,善怒。”《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心伤者,其人劳倦,即头面赤而下重,心中痛而自烦发热,当脐跳,其脉弦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山肉桂之别名,详该条。
【生卒】:281~341【介绍】:东晋著名医药学家、道家。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今江苏句容)人。他长期从事炼丹术,妄图求得长生不老,但在客观上发现了一些物质化学变化的秘密,如丹砂(硫化汞)制汞
证名。见《备急千金翼方》卷十一。亦作眼闇,即目昏。详该条。
病证名。多由肝脏壅热所致。症见“胞睑睛硬,珠不运转,举目痴痛”(《眼科统秘》)。即硬睑硬睛,详该条。
病名。系指耳郭上生疮、或烂痛有脓汁。多见于小儿。《诸病源候论》卷五十:“疮生于小儿两耳,时疼时发,亦有脓汁,此是风湿搏于血气所生,世亦呼之为月食疮也。”参见月蚀疳疮条。
书名。见《汉书·艺文志》。已佚。
出《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证。指六种虚损重症。①指气极、血极、筋极、肌极、骨极、精极六种病症。(见《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②指气极、脉极、筋极、肉极、骨极、精极六种病症。(见《备急千金要方》)③
又称清热法。用寒凉药物以清解火热证的治法。《素问·至真要大论》:“治热以寒”,“温者清之”。此法适用于热性病和其他热证。对热性病,有清卫分、清气分、清营分、清血分之分。对其他热病,则多根据脏腑辨证,针
见《中国树木分类学》。为杨梅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