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六淫之一。暑为阳邪,多在夏季致病。《灵枢·岁露论》:“暑则皮肤缓而腠理开。”临床表现高热、口渴、脉洪大、多汗等。因易耗气伤津,故又常出现体倦、心烦、口干等症。暑邪每易夹湿,表现为暑湿证。参见暑湿条
见《中药材手册》。为干漆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清代藏医学家。西藏吉雪人。著有《医学源流》。
浮出于脉外,循行于皮肤、分肉之间的气,系指卫气而言。《灵枢·卫气》:“其浮气之不循经者,为卫气。”
见爱庐医案条。
见《湖南药物志》。为兔儿伞之别名,详该条。
见《本草纲目》。为无患子之别名,详该条。
出《素问·皮部论》。少阳经之阳络。名枢持,详该条。
出《名医别录》。为代赭石之别名,详该条。
古病名。指食不知饱,肌瘦、腹大而多泄的证候。《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七:“小儿有嗜食,食已仍不知饱足,又不生肌肉,但其腹大,其大便数而多泄,亦呼为豁泄,此肠胃不守故也。”治宜健脾益气。用参苓白术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