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见徐大椿《女科指要》。多因脾虚不能运化水湿,肝郁化热,湿热蕴结流注于厥阴,以致前阴漫肿、疼痛。因脾虚者,兼见倦怠乏力,食少便溏,治宜健脾利湿,方用四苓汤;因肝经湿热者,兼见心烦易怒,口苦胁痛,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丁茄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洞天奥旨》卷九。即阴包毒。见该条。
经穴别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即尺泽,见该条。
病名。《疮疡经验全书》卷五:“其疽大如鸡子,形象犹如紫李,只肿不红,内串经络之间,流注骨节之内,遍身痠疼百节疼痛。”治同无头疽。
运气术语。以十二支分主六气,则巳亥主风木之气。《素问·五运行大论》:“巳亥之上,厥阴主之。”
见《中药材手册》。为蟾酥之别名,详该条。
见《圣济总录》卷一百五十一。即月经不调。详该条。
指申时。详十二时条。
【介绍】:见程门雪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