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外感嗽血

外感嗽血

病证名。见《症因脉治》卷二。指因外感时邪,损伤肺络的咳嗽吐血。因肺热内郁风寒外束者,症见发热形寒、咳嗽、脉象浮大。宜清热解表,用泻白散荆芥防风葛根之属。因风热犯肺者,症见发热口干,脉象浮数。宜清宣肺热,用桑杏汤。因燥火伤肺者,症见鼻干咽燥,舌红脉数,宜清燥润肺,用清燥救肺汤。如血出较多,均可配加茅根藕节等药。本证可见于肺炎、慢性支气管炎与支气管扩张症继发感染等疾病。

猜你喜欢

  • 石脉

    冬季脉来沉滑之象。《素问·阴阳别论》:“鼓阳至而绝曰石。”《难经·十五难》:“冬脉石者,肾北方水也,万物之所藏也,盛冬之时,水凝如石,故其脉之来,沉濡而滑,故曰石。”

  • 神效追风丸

    《疡医大全》卷二十八方。苦参六两,大枫子肉四两,荆芥二两五钱,麻黄、当归、羌活、白术各五钱,黄芩、白芍药、川芎、白僵蚕、人参、白蒺藜、胡麻仁、防风各一两,乳香、没药各二钱二分,麝香四分。为末,酒煮黄米

  • 脉诀采真

    脉学著作。3卷(即《利溥集》卷1~3)。清末王鸿骥编于1909年。王氏以黄蕴兮《脉确》一书内容列于篇首,以此引伸,兼采诸家脉学有关专题论述于后,并附妇人、小儿脉法。

  • 鱼鳅串

    见清·刘士季《草木便方》。为马兰之别名,详该条。

  • 榔玉

    见《中药志》。为槟榔之别名,详该条。

  • 调和营卫

    解除风邪并调整营卫失和的治法。风邪自表而入,可引致营卫失调,表现为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脉浮弱等症。主用桂枝汤,以桂枝解肌祛风而通卫,芍药敛阴而和营,配以姜、枣,甘草相合,即能助正气而调和营卫

  • 狗夺子

    出《滇南本草》。为狗筋蔓之别名,详该条。

  • 红内黑尖舌

    舌的后半部红色,舌尖有黑色苔。为足少阴蕴热乘于手少阴之象,可用竹叶石膏汤(见《伤寒舌鉴》)。

  • 治则

    治疗疾病的法则。《素问·移精变气论》:“无失色脉,用之不惑,治之大则。”治则建立在整体观念和辨证的基础上,以四诊收集的客观资料为依据,对疾病进行全面的分析,综合与判断,从而针对不同的病情而制订出各种不

  • 风热头痛

    病证名。指外感风热引起的头痛。见《外台秘要》卷十五。《医林绳墨·头痛》:“上攻头目,或连齿鼻不定而作痛者,此为风热之头痛也。”《杂病源流犀烛·头痛源流》:“因风热痛者,必兼目昏鼻塞。”症常见头部胀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