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广西本草选编》。为狗肝菜之别名,详该条。
苔白而质深红之舌象。为湿浊遏阻膈间,营分热邪伏而不能外透之候。多见于瘟疫病,治宜先辛开苦降以泄其湿,再用苦辛甘凉从里透外,气化津布,热随汗解(见《外感温热篇》)。
即医学博士。详该条。
①经别按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分成的六对组合,故名。即以足太阳经别、足少阴经别为一合,足少阳经别、足厥阴经别为二合,足阳明经别、足太阴经别为三合,手太阳经别、手少阴经别为四合,手少阳经别、手厥阴经别为五合
病名。指癫狂因痰热所致者。见《疑难急症简方》。治宜补脾消痰。方用化狂丹等。参见狂、癫狂条。
见《开宝重定本草》。即益智仁,详该条。
见《陕西中草药》。为苦荬菜之别名。详该条。
《外科精要》卷下方。黄芪八两,木香、肉桂、沉香、乳香各一两,当归三两,绿豆末四两。为细末,用姜汁绿豆粉糊为丸,熟水送下。治针砭所伤,恶寒发热,脓水不止,肌肉不生,疮口不敛。
又称艾卷灸。指用艾条在穴位或病变部位进行熏灼的方法。此法从古代太乙神针和雷火针灸法简化而来。使用简便,效果良好,为目前临床所常用。艾条灸按其操作方法,可分为悬起灸和实按灸二种,详各该条。
病名。系有头疽生于上背部天柱骨(第七颈椎)之下者。出《疮疡经验全书》卷四。又名脾肚发、脾肚痈。证治见有头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