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手第四指。又名小指次指。
药物性能。出《本草纲目·序例》。热性药一般是向上向外,所以没有沉降的作用。但亦有例外,如巴豆性热,能向下通大便。
病名。出《外科启玄》卷八。即手丫发。见该条。
见《福建中草药》。为木槿花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屠鹏条。
为人指甲之别名,见《眼科龙木论》。详该条。
见《南宁市药物志》。为赶风柴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见《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三。碜,参杂砂土之意。本症指目有沙涩感,详目沙涩条。
病证名。五般聤耳之一。耳中有粉红色脓液溢出。《丹溪心法》:“热气乘虚,随脉入耳,聚热不散,脓汁出,谓之脓耳。”由湿热火毒,郁结肝胆而致者,耳中肿痛,口苦心烦,治宜清泄肝火,用泻青丸、龙胆泻肝汤;因风热
①早晚。②通潮汐。《素问·五脏生成》:“此四支八谿之朝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