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诗词古文>郑之珍生平

郑之珍生平介绍

郑之珍,字汝席,号高石,明万历补邑庠生。后来祁门县文化部门,在渚口乡清溪村发现了郑之珍夫妇合葬墓及《清溪郑氏族谱》,确认他为祁门县渚口乡清溪人。郑之珍在《新编目连戏救母劝善戏文》序中自述:“幼学夫子而志春秋,惜文不趋时,而学不获遂,于是萎念于翰场,而游心于方外。>>查看郑之珍的诗词古文

家世

  其一世祖选,二世祖湾,三世祖传,四世祖延晖,五世祖德谦,六世祖文旦,七世祖齐鸣,八世祖忠,九世祖世贤,十世祖金,十一世祖渊,十二世祖舜寿,十三世祖禹贡,十四世祖彦四,十五世祖俊思,十六世祖大六,十七世祖细一,十八世祖文政,十九世祖庆六,二十世祖住卿,二十一世祖仲友,仲友生四子,分为贞一、贞二、贞三、贞四四房,郑之珍高祖、二十二世祖为子章,郑之珍曾祖、二十三世祖为平安,二十四世为德容,为郑之珍祖父,郑之珍父亲云,属二十五世。

  郑之珍父亲云,字天丽,号西庵,卷二有其详细传记,说他“幼遭痘毒,手足不能动,履人以废笃目之”,到嘉靖壬午年痊愈,和同族弟、侄“且贾且商”;他也喜爱读书,“凡过目者彻首尾可以背诵”;同时还精于卦命,“远近之人,凡决疑者常填门,所断祸福、得失、生死,一毫不爽,人遂号为‘西庵先生’”。郑之珍的母亲鲍氏,名宝贞,她“出自名门,饱谙妇道”,卷二“世德”中也有她的传记。郑之珍兄弟七人,他居长,六个弟弟依次为之班、之璪、之环、之珀、之珊、之瑜。

  关于郑之珍的生平,卷二收载有他的女婿叶宗泰的《高石郑先生传》,较之民国十一年重修的《清溪郑氏宗谱》详细许多,这里转录于下:

  高石郑先生讳之珍,字汝席,高石其别号也。先生生于正德戊寅年九月二十四日。先是七月,先生有兄名富,以痢疾殇,大父德容公甚哀悼之;时二女归宁,共为吊释,幸先生生焉,举家欣喜,以骨肉完聚,因名集;适以乡里俗议,带子哭子则防难育,于是因以先生寄养于邻家。

  先生自幼病目,虽入蒙学,记名而已。至嘉靖甲午,先生自奋入大学,每遇晨昏,听人读书,读者未熟,先生已洞然于心胸矣。初与少潭兄弟受业于一山先生,又同予兄鹤墩受业于伯光山门下习《春秋》,最后又受业于陈文溪先生门下习《礼记》,又同王之翰等受《礼记》于刘苏庵先生门下。

  先生性敏学博,读书过目不忘,苏庵先生甚奇之。自补邑庠,小试屡捷,大考则终坐,目病艰于书写。娶芦溪汪氏姤真,性贤淑端重,助夫读书。先生同母兄弟凡五人,嘉靖壬子以母倦勤分?,时先生游学于太平,孺人治家,井井有条,虽老妪莫过。先生好义广交,朋友络绎不绝,孺人竭力款待,多方辐辏,并无吝心难色,不惟朋友莫知其艰,虽先生亦莫之知也。事舅姑至孝,姑卒,舅纳婢董氏,生子二人,孺人皆保抱之,绝无忌心。妯娌虽多,孺人以和养率之,雍雍然而无争竞,夫妇同心,内外一致。嘉靖庚子生长子为德,即为元,娶正冲陈氏;癸卯生长女蓬仙,即宗泰之配也;已酉生次女莱仙,适浮北城门廪生吴时相;丁巳年生次子四寿,即调元,初聘在城谢氏,将娶而卒,继娶式溪程氏。孙男光祖、启祖、弘祖、绍祖、明祖、奇祖,女孙妙金,长子之所出也。孙男昭祖、女孙爱金,次子之所出也。光祖娶泰之侄女叶氏,生子大声;启祖聘汪村汪说之女,怡祖聘竹源陈善政之女,皆名门。余孙尚未之聘。时先生之年六旬有六,孺人之年六旬有三,各各强健;子媳双双,各能克家;孙男曾孙,绳绳聪慧。

  泰虽不才,二婿亦皆儒流。泰有二子一女,而姨氏亦同是,皆天伦至乐,不可以幸得也。噫嘻难哉!先生天性好善嫉恶,虽未大行于天下,然《劝善》一记,千载不磨;且倡议率族置祀产、创祀屋、立祀户,奉先御下,睦邻恤贫,政施于家,炳炳朗朗,较之卑官一任,泽及何如!先生修家乘将成,于己无一言,余适至,因略叙先生夫妇之名号于此。

  论曰:世称大丈夫之生也,贵于立德立功立言。先生立德于孝弟,立功于宗族,立言于文章,实无忝于所生也。故天锡之以家业优裕,多富也;皓首齐眉,多寿也;桂兰茁秀,多男也。古之“三祝”兼之矣!若先生者,世岂多见哉!

  由这篇传记我们可知,郑之珍从小眼睛不好,也由于“目病艰于书写”,所以“大考则终坐”,未能博得功名。他曾入多人门下习学《春秋》《礼记》,并游学太平(从上文其母鲍氏的嘱咐看,似应是塾师)。他有子二,名为元(卷一世系表为“政元”)、调元,有女二,名蓬仙、莱仙。

  时寓秋浦之剡溪,乃取目连救母之事,编为劝善记三册。敷之声歌,使有耳者之共闻;著之象形,使有目者之共睹。”郑之珍屡考不第,直至中年弃考从教,便座学于祁门、石台一带山村,塾教之余,据《佛说孟兰盆经》情节将徽州民间传说、爱情故事揉和进去,潇潇洒洒编成了《新编目连救母劝善戏文》三册100折。

  郑之珍编写的《新编目连救母劝善戏文》在民间舞台上久演不衰,“支配三百年来中下社会之人心”,并随徽商流寓大半个中国,对徽剧、川剧、汉剧、豫剧、昆曲等诸大剧种都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古墓

寻找郑氏宗祠“叙伦堂”,去瞻仰晚唐时期郑传的“司徒世家”。然而,“叙伦堂”宗祠已失去了昔日“司徒世家”那种辉煌与宏伟,宗祠的门厅与寝堂已全倒塌了,只剩下享堂孤零零在秋风中吟呻。再也找不到“清溪鱼跃禹门浪,幽谷茑迁乔木林”那种美景了。享堂中那幅“目连戏演不尽奇观迪吉避允可当春秋全部,高石公具如斯卓见劝善惩恶何如讲演十篇”对联早已成为历史。站在“叙伦堂”废墟上,我们很难想象出那“通宵达旦”俗称“两头红”打目连的那种热闹的场面。

介绍

  明代诸生,笃信佛教,一生宣扬佛理,劝人为善,以正社会风气,1579年在变文的基础上,撰写《新编目连救母劝善戏文》,分上、中、下3卷,共一百零二出,广泛流传于民间,成为今日之“祁门目连戏”。

  1、他生于正德戊寅九月二十四日,卒年是万历乙未三月初四,即公元1518年—1595年,一生历经了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朝;

  2、他准确的籍贯不仅是徽州(新安),而且是祁门县清溪村;

  3、他的妻子姓汪,叫究真,是芦溪汪以金的女儿;

  4.、他曾经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却“屡蹶科场”,后来虽然只是“抢道自娱,著作林间”,却也有一定的声誉。

  5、他的戏曲创作除了《目连救母劝善戏文》外,还有《五福记》一种,并且后者的编撰地是在太平焦村。

  6、名言: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

猜你喜欢

  • 钟离权

    钟离权姓钟离,生卒年约(公元168.农历7月27日-256)东汉、魏晋时期人物,汉族民间及道教传说中的神仙。天下道教主流全真道祖师,名权,字云房,一字寂道,号正阳子,又号和谷子,汉咸阳人。因为原型为东汉大将,故又被称做汉钟离。亦为道教传说中的八仙之一。他受铁拐李点化,上山学道。下山后又飞剑斩虎,点金济众。最后与兄简同日上天。度吕纯阳而去。元世祖尊其为正阳开悟传道真君,元武宗又尊为正阳开悟传道重教帝君,相传于北宋时期聚仙会时应铁拐李之邀在石笋山列入八仙。二郎坝现今仍有正阳观、飞仙崖等遗迹。

  • 任翻

    任翻,唐末诗人。也叫任蕃,或任藩,江南人。出身贫寒,步行到京师去考进士,结果落第而归。于是放浪江湖,吟诗弹琴自娱。于是就有了游巾子山一段,题诗于壁云:“绝顶新秋生夜凉,鹤翻松露滴衣裳。前峰月照一江水,僧在翠微开竹房。”正所谓人以文传,文以人传。这篇《宿巾子山禅寺》一诗,由于描写细腻,动静得宜。不胫而走,脍炙人口。后人题诗云;“任蕃题后无人继,寂寞空山二百年”。其诗集一卷,今存诗十八首。

  • 邹氏

    元和人,方伯旸女,邹延玠室。

  • 多隆阿

    多隆阿(1817年12月20日—1864年5月18日),字礼堂,呼尔拉特氏,达斡尔族,清代隶属满洲正白旗,著名军事将领,擅长指挥马队,在同治中兴时期和湘军第一名将鲍超齐名而过之,有多龙鲍虎之誉。1862年(同治元年),陕西回民起事,多隆阿于十一月抵达潼关,次年二月攻占回军在同州的两个重要据点羌白镇和王阁村,九月攻占苏家沟和渭城湾,杀死叛军一万七、八千人。至此陕西回军被迫向甘肃撤退。1864年(同治三年)4月1日,多隆阿攻占盩厔,进城时遭流弹击中,延至5月18日伤重不治。赠太子太保,予一等轻车都尉世职,入祀京师昭忠祠,谥忠勇。

  • 陈端

    元汴梁路原武人,字正卿。由掾吏累迁工部员外郎,擢左司都事,得成宗器重。迁户部郎中,出为大名路治中,有能名。延祐间累擢至中书参知政事。泰定二年以同知参政院事引疾归。

  • 赵思

    赵思,字五畴,号补堂,盐山人。诸生。有《崠湳集》。

  • 刘琨

    刘琨(271年—318年6月22日),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无极县)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后裔,晋朝政治家、文学家、音乐家和军事家。年轻时曾为金谷二十四友之一,后累迁至并州刺史。永嘉之乱后,刘琨据守晋阳近十年,抵御前赵。315年,刘琨任司空,都督并、冀、幽三州诸军事。不久并州失陷,投奔幽州刺史段匹磾,并与之结为兄弟,后驻军征北小城。318年,刘琨及其子侄四人被段匹磾杀害。刘琨善文学,通音律,其诗多描写边塞生活。《隋书·经籍志》有《刘琨集》9卷,又有《别集》12卷。明人张溥辑为《刘中山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 吴霭

    连州人,字廷俊。少聪颖,七岁时咏《野烧》诗,时人目为青云器。昭宗光化三年登进士第。后为朱温幕僚。

  • 掌机沙

    掌机沙,元代诗人。字密卿。回回人。本西域阿鲁温氏。世居七河及楚河流域。祖哈散仕元,官至礼部尚书。本人曾学诗于萨都剌,工诗,诗作秀美,风流俊爽,有“才子”之称。作品多佚,仅存《西湖竹枝词》1首。

  • 谢惠连

    谢惠连(407~433年),南朝宋文学家。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出生于会稽(今浙江绍兴)。他10岁能作文,深得谢灵运的赏识,见其新文,常感慨“张华重生,不能易也。”本州辟主簿,不就。谢惠连行止轻薄不检,原先爱幸会稽郡吏杜德灵,居父丧期间还向杜德灵赠诗,大为时论所非,因此不得仕进。仕宦失意,为谢灵运“四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