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Yān

鄢氏的起源主要有两个。一是出自妘姓。相传帝颛顼玄孙陆终,生有六子,第四子名求言,周朝时封求言于鄢,建立鄢国,春秋时,鄢国被郑国灭掉,后世子孙就以原国名鄢命姓,遂成鄢姓。二是出自芈姓。鄢国被楚国吞并后,改设为县,楚国公族大夫被封于此,担任鄢县尹,他的子孙有以封邑为姓氏者,称鄢氏。

鄢姓发源于现在的河南鄢陵。在今辽宁新民、黑龙江齐齐哈尔、内蒙古牙克石、山东青岛,新疆喀什、库尔勒、阿克苏、伊犁、乌鲁木齐等地都有常住鄢姓居民。

鄢姓历史人物有鄢鼎臣,江西丰城人,字玉铉。明代举人。他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丰城闹饥荒,他力请知县开仓赈灾。有兵事,捐资犒义勇,以加强守备。鄢正畿,字德都,明末福建永福人。明朝灭亡后,他悲痛欲绝,北向恸哭。后隐居深山,不参加清朝举行的科举考试,心系明朝,常写诗作文表明自己的心迹,自号亦必道人,后赋《绝命篇》,与御史林逢经俱投溪水自尽。

鄢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四百六十三位。


【源】①系自妘姓。陆终第四子求言之后封于鄢(故城在今河南鄢陵西北),为鄢侯,春秋时灭于郑,子孙以国为氏(7,17,60)。②战国时楚地小国。鄢国故城在郢(故城在今湖北宜城南)西北,故楚多此姓(60,62)。③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23)。④土家族姓(387)。 【变】一作傿(17)。 【望】太原(17,60,418)。 【布】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2%。尤以湖北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鄢姓人口70%。 【人】鄢将师,春秋时楚大夫(7,21,24)。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天津之武清,内蒙古之乌海,山东之东平,山西之太原,安徽之泾县,江西之南康、峡江、金溪、崇仁,湖南之芷江,贵州之从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土家族有此姓。《续通志》、《清通志》 之 《氏族略》 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①《姓氏考略》 据 《路史》 注云: “傿侯之后有傿氏、焉氏、 鄢氏、��氏。” 又云: “傿, 妘姓国, 灭于郑, 后以名氏。” 又云: “鄢,妘姓国,后以名氏,其地在郑,故楚有此姓。”此以国名氏,系出妘姓。② 《续通志·氏族略》 则注: “ 《姓氏辨证》 曰: ‘鄢,郑地,其先以所食邑为氏’。此以邑为氏。” 当与前“以国为氏” 不同。

春秋时卫有鄢武子; 宋代有鄢孝隆; 明代有鄢高,南昌人,胡州府学教授。

猜你喜欢

  • 瓦如

    读音:Wǎrú珞巴族姓氏。出自苏龙部落,为母系氏族。以房前为图腾。见《中国人的姓名·珞巴族》。

  • 读音:Liáo【源】 见《奇姓通》(21)。【布】安徽淮南(362)、浙江上虞(279)、余姚(389)、河南息县(302)、新疆伊吾(370)、湖南湘潭(373)、湖北钟祥(388)、广东(92)、

  • 读音:Liáng【综】源出不详。台湾高雄、屏东(68,261)、河北河间等地均有此姓。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太原、江西之吉安有分布。此姓系吉安市公安局提供; 《山西人口姓氏大全》亦收,未详其源

  • 读音:Hù扈姓源于姒姓。夏有扈氏之后,以国为姓氏。扈姓起源于陕西户(扈)县,早期活动在河南一带。扈姓历史人物有宋抗金名将扈再兴,抗金多年,杀敌无数,屡建战功,有“北宋名将”之称。扈姓在《百家姓》中

  • 步鹿如

    读音:Bùlùrú历史上代北地区三字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后改为鹿氏。

  • 札剌歹

    读音:Zháládǎi【综】 元时人姓。或为扎拉台氏之异译。秃灭歹,札剌歹氏,元至元中任镇江路高唐翼中千户所达鲁花赤,见《至顺镇江志》(399)。

  • 读音:xiāng【源】 ①战国时齐宣王臣香居(一作车)之后(7,60,62)。 ②西域香国之人,以国为氏(60)。【望】 许昌(17),齐郡(418)。【布】 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人】 香隆,汉时

  • 瑕丘

    读音:xiá qiū【源】系自姬姓。春秋时鲁桓公庶子食采于瑕丘(故城在今河南濮阳东南),因以为氏(7,12,15,17,60)。 【人】瑕丘申阳,汉时项羽将(12,17)。瑕丘仲,一说汉时人,一说唐时

  • 馝邗

    读音:bì hán【综】 馝音弼、邗音寒(17)。代北人姓(17,27,60)。亦作〔馝邦〕、〔馝刊〕(21,60)。后避仇改为邗氏(27,60)。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后

  • 读音:Chǎn【综】 源出不详。隋唐时敦煌地区已有此姓(232)。亦见《新编千家姓》(73)。福建泰宁(295)、江苏武进(314)、四川汉源(336)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河北之辛集、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