茙
【源】 北魏时改代北茙眷氏为茙氏,见《魏书·官氏志》(6,7,12,17)。【望】 河南(418)。
罕见姓氏。《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源不一:①郑樵据《姓苑》 注云: “春秋 (有) 茙律。” 茙氏或自茙律始。②或与戎氏同。《尚友录》载: “戎、茙姓国,齐人夷戎之后。” ③或为茙眷氏所改。《汉语大字典》 注引 《后魏书·官氏志》 云: “南方有茙眷氏,改为廆氏也。”
茙,《中文大字典》 音ruì,不知其所本。
【源】 北魏时改代北茙眷氏为茙氏,见《魏书·官氏志》(6,7,12,17)。【望】 河南(418)。
罕见姓氏。《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源不一:①郑樵据《姓苑》 注云: “春秋 (有) 茙律。” 茙氏或自茙律始。②或与戎氏同。《尚友录》载: “戎、茙姓国,齐人夷戎之后。” ③或为茙眷氏所改。《汉语大字典》 注引 《后魏书·官氏志》 云: “南方有茙眷氏,改为廆氏也。”
茙,《中文大字典》 音ruì,不知其所本。
读音:Shòu【源】①彭祖之后有寿氏(60,62)。②系自姬姓。吴王寿梦之后,见《风俗通》(1,7,9,12,17)。③系自姜姓。齐公子寿之后,见《姓源》(17)。④满族姓(181)。【望】京兆、博陵
读音:hú fēi【源】 系自妫姓。陈胡公后有公子非,其后子孙为胡非氏,见《风俗通》(1,6,12,17,60)。【人】 胡非子,战国时人,著有《胡非子》三篇(6,21)。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
读音:Kědá【源】 其先代北武川蠕蠕人,随魏南迁(7,12,27,60,242)。【人】 可达安,北魏时司徒(7)。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世居武川,随魏南徙。《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初见于 《姓
读音:Chéng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忻州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载。未详其源,亦未见载于古籍。
读音:Línqiū【综】 见《魏书·官氏志》(17,62)。亦作〔林邱〕(17)。《中国姓氏大全》 引 《中国姓氏集》 收载。其注云: “历史上的复姓”,未详其他。或作“林邱”。
读音:Báixībó【综】 清驻防杭州满洲八旗有白熙博氏(256)。
读音:huò宋大夫尹获之后。(见《广韵》)宋大夫盂获之后。(见《万姓统谱》)
读音:Qīnglóng《姓氏词典》收载,其据《简明中国通史》注云: “源于原始氏族的图腾崇拜,系出庖牺氏。”
读音:Tǔlǐ【源】 彝族姓(375)。
读音:Lìngjiè【源】 西夏党项族姓(54,95,101)。【人】 令介讹遇,西夏米脂守将,宋元丰四年降宋(54,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