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蓼
【源】 舒蓼,周时偃姓小国,古帝皋陶之后,与舒庸、舒鸠、舒龙、舒鲍、舒龚等统称群舒,春秋时灭于楚,子孙以国为氏。舒蓼,在楚东部光州(故治在今河南潢川)(4,12,15,17)。
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引 《世本》 云: “舒蓼,偃姓,皋陶之后。楚东之境小国也。‘舒蓼’ 与 ‘蓼国’ 自异。” 此以国为氏。
【源】 舒蓼,周时偃姓小国,古帝皋陶之后,与舒庸、舒鸠、舒龙、舒鲍、舒龚等统称群舒,春秋时灭于楚,子孙以国为氏。舒蓼,在楚东部光州(故治在今河南潢川)(4,12,15,17)。
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引 《世本》 云: “舒蓼,偃姓,皋陶之后。楚东之境小国也。‘舒蓼’ 与 ‘蓼国’ 自异。” 此以国为氏。
读音:Dòng【源】 冻羌之后(60,62)。亦见《姓苑》(15,21,24,63)。【望】 平阳(17,60),平原(62,418)。【布】 江苏武进(314)、安徽淮南(362)、台湾桃园、高雄、
读音:Púyú【源】黄帝之子少昊之裔蒲子支庶之后,见《世本》(17,62,63)。《姓氏词典》引《姓觿》收戴,未详其源。
读音:Yè【源】 见《姓苑》(15,21,60)。一说。宜为古掌巨业之官之后,以职为氏(60,62)。【望】 魏郡(17,418)。【布】 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人】 业遵,宋时燕人(7,11,17
读音:Chángxún历史上罕见之复姓。《中文大字典》 收载。其注引 《万姓统谱》 曰: “常寻,姬姓,吴仲雍之后。” (按: 疑此“寻”,乃“寿”之讹。参见“常寿”条。)
读音:Wéishǐ【源】 韦豕,国名(参见韦姓),以国为氏(6,9,12,17)。亦见《诗经·商颂笺》(63)。
读音:Lètè【综】 清满洲镶黄旗中有 勒忒氏(259)。清镶蓝旗蒙古护军和楞额之妻亦为勒忒氏(260)。
读音:Pǔ′nǎi【综】 疑即普氏(70)。周摇,字世安,其先与北魏同源,初为普乃氏(一作普屯),及居洛阳改为周氏。周闵帝受禅,赐姓车非氏,封金水郡公。文帝受禅,复姓周氏(27,47,61)。历史上鲜
读音:jūn楚大夫元钧之后。(见《风俗通》)
读音:Gāogōulì【源】 源出夫馀。自言先祖朱蒙至纥升城(故城在今辽宁新宾东北),遂居焉,号曰高句丽,因以为氏,见《魏书·高丽传》(44,242)。【变】 后改单姓高氏(242)。
读音:Jǐn【源】 见《姓苑》(15,21,24,60)。出于锦官之后(60,62)。【布】浙江上虞(279)、北京、四川成都(91)、台湾台北(64)、山西右玉,贵州丹寨等地均有此姓。【人】锦被,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