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葛
【源】有熊氏之后,见《姓氏英贤传》(4,7,12,60)。【变】齐人语讹,以瞻葛为诸葛(4,7)。【人】瞻葛祁,春秋时宋景公大夫(4,21)。
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英贤传》有熊氏之后。《世本》宋景公时有瞻葛祁,为大夫。”黄帝号“有熊”,支孙或为有熊氏。《中国姓氏大全》则称:“‘蟾葛’,亦作‘詹葛’。……虞舜封黄帝之后于詹,后由詹移到葛,因有葛氏、詹葛氏。”
【源】有熊氏之后,见《姓氏英贤传》(4,7,12,60)。【变】齐人语讹,以瞻葛为诸葛(4,7)。【人】瞻葛祁,春秋时宋景公大夫(4,21)。
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英贤传》有熊氏之后。《世本》宋景公时有瞻葛祁,为大夫。”黄帝号“有熊”,支孙或为有熊氏。《中国姓氏大全》则称:“‘蟾葛’,亦作‘詹葛’。……虞舜封黄帝之后于詹,后由詹移到葛,因有葛氏、詹葛氏。”
读音:Sùliù《姓氏词典》 收载并注此音。其据《元和姓纂》 注云: “后改为宿氏。” 未详其他。
读音:Guǐ【综】 或系咎氏所改,或取日晷为氏(62)。见《中华姓府》(63)。山西平陆(298)、台湾(65)等地均有此姓。《姓氏词典》引王述民 《新编注音千家姓》收载;《中国姓氏大全》引 《中
读音:Ābù现行彝族姓氏。今四川之峨边有分布,此姓为峨边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他。
读音:tǔ hè吐贺氏,后魏有吐贺真。(见《通志·氏族略·代北复姓》)
读音:tài gōng【源】 ①太公叔颖之后有太公氏,见《世本》(4,17,23)。②系自姜姓。周太公吕望(即姜子牙)之后(60,62)。【变】 一作〔大公〕(7,24)。【布】 大陆有此姓(91)。
读音:Shú/Shwu【综】 源出不详。四川武胜(321)、山西永和等地均有此姓。
读音:Húguàn【综】 源出不详。见《贵姓何来·古今姓氏表》(77)。《姓氏词典》 引王述民 《新编注音千家姓》收载,未详其源。(按: 当即 “胡母”之误。盖母、毌,形近而讹,致有胡母、胡毌
读音:Nuòěrguǒnuòtè【综】清蒙古人姓。诺尔果诺特阿岱,清蒙古正黄旗人,天聪间授参领,累迁至右翼蒙古都统(61)。又,清镶红旗蒙古笔帖式佛保之妻为努燕博罗特氏(260),〔努燕博罗特〕似即诺
读音:xī dá【源】 唐时吐蕃首领有姓悉怛者,见《旧唐书》(60,62,63)。历史上吐蕃族姓氏。《姓氏考略》收载,其据《旧唐书》注云: “吐蕃首领有悉怛姓。”唐代有悉怛谋。
读音:lú后魏莫芦氏后改为芦氏。(见《魏书·官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