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Móu

牟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源于火神祝融之后。牟国为周时子国,相传为祝融之裔,春秋末灭国,其后人遂以国名为姓氏。二是以封地名为姓氏,东汉经学家牟长的祖先被封在牟,后人便以地名为姓氏。三是出自他族,今哈尼族、朝鲜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中都有牟姓。

牟姓发祥于山东,此后很长一段时间,一直以山东为繁衍发展中心,并缓慢向周边省份迁徙。如今牟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四川、重庆、湖北、辽宁等省为多。

牟姓历史人物有东汉著名经学家牟长,早年习欧阳《尚书》,不仕王莽。建武二年拜博士。出任河南太守,在任时教授生徒千余人,著有《尚书章句》。牟融,唐代诗人。隐居学道,终身未仕。诗歌创作有盛名,尤擅七律,诗风清丽娴雅,佳句颇多。牟谷,宋代著名画家,曾为宋太宗画像。还随使赴交阯(今越南),为安南王黎桓及大臣画像,后升任翰林待诏。牟子才,宋代官吏、学者。进士出身,官至礼部尚书,曾参与国史编纂。著有《存斋集》。其子牟郧亦为学者,著有《陵阳集》,其孙牟应龙亦为学者,人称“祖孙三才人”。

牟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四百八十八位。


【源】 周时牟子国(故城在今山东莱芜东20里),为周不得姓之国,相传为祝融之裔,春秋末国灭,其后以国为氏,见《风俗通》(1,7,9,11,17)。【望】 巨鹿(17,60,418),平阳、荥阳(7,21)。【布】 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7%。尤以四川、辽宁等省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牟姓人口72%。【人】 牟辛,战国时齐大夫(21)。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天津之武清、河北之鸡泽、山东之平邑、山西之太原、内蒙古之乌海、湖北之监利、湖南之芷江、江西之峡江、广东之吴川、广西之田林、四川之合江、云南之陇川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彝族、朝鲜族、哈尼族、土家族皆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其注引 《风俗通》云: “牟子国,祝融之后。望出钜鹿。”此以国为氏。牟国故城在今山东莱芜东二十里。

汉代有牟卿; 宋代有牟景先,陈州人; 又有牟冲陵,井研人; 又有牟企,吉州人; 又有牟莘起,梓州人;又蜀有牟氏,善画鸡; 明代有牟康民; 又有牟斌。

一音mù,亦现行姓氏。

猜你喜欢

  • 读音:Tíng/Tyng【综】 源出不详。安徽淮南(362)、台湾台东(64,68,261)等地均有此姓。

  • 读音:Dàng【源】 系自子姓。春秋时宋桓公子之公子荡之后,子孙以王父字为氏(7,9,17,21,60)。【望】 睢阳(17,60,418)。【布】 江苏武进(314)、广东顺德(363)、贵州赤水(

  • 读音:Biān【变】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运城、临汾等地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载,《新编千字姓》亦收,未详其源。

  • 朵羅

    读音:Duǒluó【综】 元时人姓。伯家闾,朵罗氏,元至顺三年任南台御史,见《至正金陵新志》(399)。

  • 读音:Chāo现行罕见姓氏。今江西之上犹有分布,汉族姓氏。此姓为上犹公安局提供。未详其源,亦未见载於古籍。

  • 读音:Xiǎng【综】 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91)。山东新泰有此姓(359)。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河南之卢氏,山西之临汾、忻州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新编千家姓》亦收载,未详其源。

  • 和爾

    读音:Héěr【源】 清蒙古八旗姓。世居塔布诺特(23,63,260)。【人】 和尔栋阿来,清蒙古镶白旗人,清初累功授一等轻车都尉,任副都统兼都察院副都御史(23)。清代蒙古族姓氏。世居塔布诺特地方,

  • 主兒赤台烏

    读音:Zhú’erchìtáiwǔyòu【综】 元时蒙古人姓(33)。

  • 各榮

    读音:Gèróng【综】 僜人姓。世居西藏察隅(435)。

  • 鄂岳爾

    读音:yuè’ěr【综】 清镶白旗满洲马甲富森保之妻为鄂岳尔氏(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