挹怛
【源】见《中华姓府》(63)。或即哒氏。
【源】见《中华姓府》(63)。或即哒氏。
读音:Chóng【源】①春秋时邾国有虫邑,鲁昭公时,宋取虫,其大夫以邑为氏(7,17,24,60)。②春秋时徐偃王之后有虫氏(17,60,62)。③春秋时鲁人孔子弟子公冶长之后。古人书写冶字或作蛊,又
读音:sì xiān【综】 北魏时有泾州贞女兕先氏(27,60)。一说,即似先氏(27,60)。又《北史·烈女传》作儿氏(27,49)。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云: “后魏时有经州
读音:Báiyàn【综】 土族姓。白彦系土族语,意曰富裕,汉姓为白、富、傅等(195)。
读音:Zhòngyǎn【源】 系自嬴姓。仲衍为商大戊之臣,因氏,见《姓考》(17,62)。历史上罕见复姓。《中文大字典》 收载,其注云: “皋陶子伯翳之后。” 《姓氏词典》据《姓考》注称: “
读音:Bāyuètú【源】 清蒙古八旗姓。世居察哈尔(23,63)。清驻防杭州蒙古八旗中亦有巴岳图氏(256)。【正】 清正黄旗满洲前锋五明阿之妻为巴玉普氏(260),〔巴玉普〕似即巴岳图之异译。【人
读音:tú fǔ【源】 春秋时漆雕凭徒父之后,以王父字为氏(60,62)。【人】 徒父祺,战国时赵大夫,见《史记》(21,60)。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云: “当是漆雕凭徒父之后
读音:Mòyí《姓氏词典》 引 《宋史》收载并注此音,未详其源。 (按: 《汉语大字典》无“”字。)
读音:Xūyǐn【源】 春秋时楚大夫芋尹申无宇之后(6,11,12,17)。【变】 一作芈尹(6)。亦作〔芊尹〕(80,401)。《姓氏词典》 引 《姓觿》收载并注此音,未详其源。(按: 《中国姓
读音:Wūyú【源】 乌馀,春秋时越王支庶采地,后因氏,见《姓考》(17,62,63)。馀亦作余(91)。
读音:shù zhǎng秦爵,后以为氏。(见《元和姓纂》)庶长氏,秦爵也。《左传》:秦庶长鲍、庶长武、庶长无地。(见《通志·氏族略·以爵为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