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Mí

【源】①古弥国在益郡(在今四川境),因氏,见《国名纪》(17)。②春秋时鲁大夫季子之后(17)。③系自姬姓。卫公孙弥牟之孙子瑕,以王父字为氏(6,11,12,17,60)。④北魏时鲜卑族有弥姓(60,62)。又,关西复姓弥姐氏之后改为弥氏(78)。【望】新丰(17,418)。【布】河南巩县(301)、卫辉(287)、山西交城(350)、安徽淮南(362)、江西萍乡(371)、台湾基隆(68,261)、北京、山东、黑龙江齐齐哈尔等地均有此姓。【人】弥仆,汉时东郡酷吏(21)。弥逊,宋徽宗时知冀州(6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天津之武清,山西之太原、大同、阳泉、临汾,陕西之韩城,湖北之老河口等地均有分布。汉族、羌族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之《氏族略》 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云: “姬姓。《史记》 卫公孙弥牟,弥牟孙子瑕,以王父字为氏。”或云: “王父字为氏者,皆公子也。诸侯支庶之子为所始之宗,故以其字为氏。今弥牟者,公子郢之子,灵公之孙也,以此则知亦有以公孙之字为氏者。”② 《姓氏考略》据《魏书》 注云: “后魏时鲜卑有弥姓。即弥加是。” ③或出自古西羌,由复姓弥姐氏所改。参见 《中国人的姓名·羌族》。望出新丰。

汉代有弥仆,酷吏; 宋代有弥冲,祥符登第; 又有弥逊,徽宗时冀州知州; 明代有弥坚,刑科给事。

猜你喜欢

  • 读音:Bō/Bwo【综】 源出不详。大陆南方有此姓(91)。

  • 郎古

    读音:Lánggǔ现行罕见复姓。今山西之忻州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 收载,未详其源。

  • 读音:bì【音】 亦音佛Fú(7,9,17)。【源】春秋时晋大夫郤至之车右茀翰胡之后(7,26,60)。【变】一作佛(7,60)。【望】河东(17,418)。【布】山东济阳有此姓。【人】战国齐宣王时有

  • 读音:Lí【源】 ①丽,男爵,商时小国,其后以国为氏(17)。②炎帝之后,姜姓之裔厉山氏之后有丽氏(8,17,60)。③春秋时晋大夫匠丽之后,以名为氏(12,21,60)。【变】 一作骊。“骊姬盟会图

  • 孙阳

    读音:sūn yáng秦穆公时孙阳伯乐之后。(见《元和姓纂》)▲<汉>孙阳放,侍御史。

  • 读音:Qiě【综】 源出不详。或为笪姓之讹,待考(62)。《姓氏词典》 引 《中国姓氏汇编》 收载并注此音,未详其源。(按: 《汉语大字典》音qiè,未注明其为姓。)

  • 塞赫哩

    读音:Sàihèlī【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诺罗村(23,63,180,260)。【变】①一作〔塞赫理〕(260)。②清正红旗满洲马甲德克精额之妻为色赫哷氏(260),〔色赫哷〕似即塞赫哩之异译。清

  • 愷顏

    读音:Kǎiyán【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恺颜(23,63,180,260)。以地为氏(23)。

  • 读音:Tán【音】 谭氏有谈(Tán)、寻(Xún)二音(17,19,63)。参见谭(Xún)姓。【源】 ①谭国,春秋时姒姓小国。在济州平陵县(故城在今山东济南东北山镇),为齐桓公所灭,谭子奔莒,子孙

  • 读音:Kùn【源】①见《万姓统谱》(15,21)。②清满洲正红旗中有逊氏(260)。【布】北京有此姓(91)。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山西之忻州有分布。《续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初见於 《姓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