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火羅
【源】 唐永徽初,吐火罗国(在今阿富汗境)遣使献大鸟,是以国为氏(60)。
历史上少数民族姓氏。《姓氏考略》收载,其注“吐火”云: “唐永徽初,吐火罗国遣使献大鸟,是以国为氏。”(《姓氏词典》称; “吐火罗国为古大夏国之地。”) 既 “以国为氏”,当为吐火罗氏或省而为吐火氏。又,其据 《唐书·突厥传》 注云: “突骑施酋长有吐火罗姓。盖以国为氏。”
【源】 唐永徽初,吐火罗国(在今阿富汗境)遣使献大鸟,是以国为氏(60)。
历史上少数民族姓氏。《姓氏考略》收载,其注“吐火”云: “唐永徽初,吐火罗国遣使献大鸟,是以国为氏。”(《姓氏词典》称; “吐火罗国为古大夏国之地。”) 既 “以国为氏”,当为吐火罗氏或省而为吐火氏。又,其据 《唐书·突厥传》 注云: “突骑施酋长有吐火罗姓。盖以国为氏。”
读音:sì lì dài俟力代,改为代氏。(见《万姓统谱》)历史上代北地区三字姓。《郑通志·氏族略》 后改为单字姓 “俟”、“鲍”、“代”。郑樵注云:“俟力代之为代”。“俟力之为鲍,俟力代亦为
读音:yíng《风俗通》:周成王卿士营伯之后也。后汉有京兆尹营郃。望出咸阳。(见《通志·氏族略·以邑为氏》)▲<汉>营终,隐士。<明>营世宝,真州知州。
读音:Làsāng景颇族姓氏。为瓦切娃二十六大姓之一。《中国人姓名·景颇族》 有载,未详其他。
读音:Zhǐlǐ【源】 彝族姓(375)。
读音:Měnggǔdádáér《姓氏词典》 收载,其注据《中国人名大辞典》云: “蒙古族姓。元有银青光禄大夫忙兀台,姓此氏。”
读音:hào xīng【源】 出于浩生氏,亦即〔皓星〕(60,62)。【望】 陇西(17,418)。【布】 汉时鲁国有浩星氏(60,62)。【人】 浩星赐,汉时人,见《汉书·赵充国传》(6,17,21
读音:Shàng尚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以祖辈名字为姓氏,源于姜姓。姜太公辅佐周武王推翻了商王朝,被封为齐太公。太公在周朝为太师,故又称太师尙父。他的后代子孙便以他的名字为姓氏,称为尚姓。二
读音:Qiěwàng《姓氏词典》引《明史》收载并注此音,“明有且旺·失加。”未详其源。
读音:jǔ楚椒举之后,以名为氏。(见《姓解》)
读音:Yí罕见姓氏。《中文大字典》 收载,其注云: “《说文》: ‘䣡, 临淮徐地, 从邑, 义声。 《春秋传》 曰:徐䣡楚。’ (段注): ‘《左传·昭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