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
绥万邦,
屡丰年。
天命匪解,
桓桓武王。
保有厥土,
于以四方,
克定厥家。
於昭于天,
皇以閒之。
绥万邦,
屡丰年。
天命匪解,
桓桓武王。
保有厥土,
于以四方,
克定厥家。
於昭于天,
皇以閒之。
无卷数。东汉卢植(159-192)撰,清王谟辑佚。卢植字子干,涿郡(今河北省涿县)人,官至九江太守。少与郑玄俱从马融受学,著有《尚书章句》、《三礼解诂》等书。事迹具《后汉书》本传。是书隋志著录作十卷,
三十卷。宋郑刚中(1088-1154)撰。郑刚中,字亨仲,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县)人。登绍兴进士甲科。累官四川宣抚副使,颇有政绩,威震境内。初曾为秦桧所荐,后秦桧对其在蜀专擅不满,罢谪桂阳军居住,再谪
五卷。清刘楗(1617-1679)撰。刘楗,字愚甫,号公愚,谥端敏,大诚(今河北大城)人。清顺治首科进士,历任台谏,布政使,提刑按察使,刑部尚书。在任内,每陈述倡仪、筹边剔弊、察吏、恤民诸大政,无不切
三卷。明张志淳撰。张志淳,自号南园野人,祖籍云南,后移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市)。宪宗成化年间进士,官至户部侍郎,因参与刘瑾图谋不轨之党,被罢官。著作除《永昌二芳记》外,还有《南园漫录》。《永昌二芳记》,
十七卷。唐李鼎祚(生卒年不详)撰。李鼎祚,资州盘石(今四川资中西北)人。据刘毓崧《通义堂集》卷一引李氏《周易集解》跋云:“明皇幸蜀,鼎祚进《平胡论》,后召为左拾遗。肃宗乾元元年,奏以山川阔远,请割泸、
十九卷。清张宗泰(约1850前后在世)撰。张宗泰,河南鲁山(今平顶山)人。其先偃师(今洛阳)人,后徙居鲁山,因自号鲁岩。生卒年不详。道光二年(1822)春选授修武县儒学教谕官。二十三年(1843)推升
五十卷。明唐汝询(1565-?)撰。唐汝询字仲言,华亭(今上海松江)人。著有《编蓬集》。是书取高廷礼《唐诗正声》、李于鳞《唐诗选》二书,稍为订正,附以己意,为之笺释。书中共选唐代诗人一百八十四家,诗千
四卷。请何纶锦撰。纶锦字小襄,浙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乾隆时举人。官至金华教谕。是书首有自序。言覃精研思,旁引博征。尽取前人二三之说,折中而归于一是。其中有的无人论及者,则直抒己意。不以凿空白撰为嫌
五十四卷。明乔中和撰。中和字还一,内邱(今河北内丘县)人。崇祯中贡生,官垣曲令,太原府通判。通韵学,尚著《说易》。卷首有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自序,书约刊于是年。此书用语音牵合阴阳、律吕、刚柔等,
一卷。明朱承爵撰。朱承爵生平详见《灼薪剧谈》辞目。是集为诗论集。凡论诗二十六条,如论“天厨禁脔假借格”之谬,辨《渔隐丛话》论“琴阮琵琶诗”之非,其说皆确。他论“映雪收萤”一联,及苏轼《少年诗》一条,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