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济生拔粹方》。
一卷。宋黄希旦(?-1074)撰。希旦字姬仲,自号支离子,一名晞。为北宋时道士。邵武(今福建邵武)人。熙宁中尝召至京师,典太乙宫事。后病卒,其徒传为仙去此集又名《竹堂集》,为淳祐九年(1249)九龙观
四卷。明冯孜撰。冯孜字原泉,浙江桐乡人。生卒年不详。隆庆戊辰(1568)年进士,官至湖广布政使。此书分元、亨、利、贞四集,每集一卷。内容上采远古黄帝时代,下迄明代,以战功显著者,录其事迹,并以《孙子》
二卷。清胡薇元(详见《霜菉亭易说》)撰。《道德经达诂》释解《老子》,其篇章次第均依魏王弼本。每章之后,粗略说明解释经文大意,其间注释语句基本明确、通达。只是以“天三地七解玄牝;以阴阳金水解雌雄;炼精华
六卷。清庄述祖(1750-1816)撰。述祖字葆琛,武进(今属江苏)人。乾隆四十五年(1780)进士,官知县。以事亲辞官,居家治小学、经学,主要著作有《说文转注》,《说文谐声》、《夏小正经传考释》、《
十卷。旧题南沙三余氏辑。记载南明福王、唐王、绍武、桂王诸政权事迹,对南明政治多有揭露,“江南实奴隶之质,闽亦轻薄天子,肇庆则拨乱无能,广州乃自生内梗,虽仍藩号,究类流人”。且以为明朝元气削于太祖、成祖
四卷。清陈作哲修,杨秀深纂。陈作哲详见光绪《闻喜县志斠》。此书性质与上两书不同,《闻喜县志斠》乃斠勘闻喜旧志讹误;《闻喜县志补》乃补乾隆三十一年知县李遵唐本之缺载者,追补其后。《闻喜县志续》光绪六年(
一卷。清陈德荣(清初人,生卒年未详)撰。陈德荣字廷彦,渥城(今属河北新安)人。杂剧《菩提棒》共五出,取材于《情史·小青传》,而出入较大。明徐士俊《春波影来集》有杂剧《挑灯》亦演小青事。《菩提棒》第一出
一卷。清丁申辑。丁申,清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广福庙祀蒋崇仁、蒋崇义、蒋崇信兄弟三人。三人皆宋宣和间人,多善行,乡人称为蒋自量,纠率义民,为国拒寇,死后为土地神,显灵异。南宋咸淳初度宗皇帝已赐庙匾,加
十六卷。二集八卷。清邹漪撰。该书初稿成于崇祯十五年(1642),刻于甲申年(1644),二集刻于康熙十八年(1679)。此书汇集诸家传记志表,专记天启崇祯两朝人物,以存明季掌故。分品节、行谊、经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