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吐蕃

吐蕃

古代藏族政权名。吐蕃人的祖先是古老的羌族,最初居住于青海一带,殷商时期就与中原地区的王朝发生联系。南北朝末朝,西藏高原中部和北部的羌人建立苏毗政权,以逻些(今拉萨)为中心,隋称它为“女国”,当时它还保留着母系氏族社会的遗风。隋末唐初,吐蕃赞普朗日伦赞吞并了苏毗,其子松赞干布(即弃宗弄赞,公元629年-650年在位)统一西藏高原,定都逻些,建立起统一的吐蕃政权。松赞干布制定了成文的法典《十善法律》,创造了文字,形成了以赞普为中心的集权的奴隶主贵族的统治。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唐太宗以宗女文成公主嫁松赞千布,双方关系很好。高宗龙翔三年(公元663年)吐蕃攻破青海的吐谷浑。其后逐渐兼并今四川西部的羌族地区,把云南少数族和南诏变为属部,在西北和北方,与唐朝展开争夺西域和甘肃的战争。高宗咸亨元年(公元670年)陷西域十八州及龟兹拨换城(今新疆阿克苏),唐被迫放弃龟兹、于阗四镇。吐蕃趁中原安史之乱,又占凤翔(今陕西凤翔)以西、邠州 (今陕西邠县)以北地区。德宗贞元六年(公元790年)以后又攻占唐北庭、西州和安西四镇。穆宗长庆元年(公元821年)吐蕃遣使向唐求和,双方在长安(今陕西西安)会盟,长庆三年(公元823年)在逻些立会盟碑。武宗会昌二年(公元842年)达摩赞普死,无子,两派贵族各立赞普,爆发内战,奴隶、属民纷纷起义,吐蕃遂土崩瓦解。吐蕃计传位九代,历时二百余年。

猜你喜欢

  • 燕国禅让

    战国中期燕国统治集团效法“禅让”的政治事件。周慎靓王五年(公元前316年), 燕王哙因受禅让说的蛊惑,乃效法尧、舜,把王位让给相国子之,自己反为臣,自三百石俸禄以上官吏皆由子之任免。子之当了三年国王,

  • 漕渠

    汉、唐时代开挖的运送物资进入京师长安(今陕西西安)的人工渠道。汉初,关东地区的谷物经渭水漕运至长安,很不方便。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大农令郑当时建议引渭穿渠,以利漕运农耕,汉武帝因此命水工徐伯等

  • 刘二祖起义

    金末鲁南红袄军起义。崇庆元年(公元1212年),泰安(今山东泰安)人刘二祖聚集当地农民起义,转战于淄(今山东淄博)、沂(今山东临沂)二州,以沂蒙山为依托,坚持抗金。其女刘小姐也率众参加战斗,众至数万。

  • 北魏末年僧侣起义

    北魏末年,朝廷腐败,政治黑暗,大批破产和失业农民,为逃避繁重的赋税徭役,假慕沙门,入寺为僧,谋求生路。但他们入寺后却受到寺院地主的奴役,终日辛劳,而生活却十分清苦。各级僧侣地主利用自己的地位和职权,对

  • 徐勃起义

    汉武帝末年的农民起义。汉武帝时,长期战争,加重了农民赋税徭役负担。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徐勃(一作㪍)在泰山、琅琊一带举行武装起义。他们攻城克邑,夺取兵器,诛杀官吏,释放被囚禁的农民

  • 垂沙之战

    战国时,齐、魏、韩三国联军于垂沙(今河南唐河西南)打败楚国的战役。周赧王十四年(公元前301年),齐将匡章、魏将公孙喜、韩将暴鸢率三国联军进攻与秦结盟的楚的方城(今河南叶县西南),楚将唐昧(一作唐蔑)

  • 鄢陵之战

    春秋时期晋楚之间的一场战争。公元前579年,宋国华元约合晋楚二国弭兵结盟,事后两国都无诚意遵守盟约,仍然为争夺势力范围明争暗斗。公元前576年,楚进兵郑、卫,郑背晋与楚结盟。晋怒而伐郑,楚恭王亲自领兵

  • 彭普贵起义

    明初四川农民起义。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四川眉县人民在彭普贵领导下起义,杀知县颜师胜,攻占忠州(今四川忠县)等十四个州县。同年,被平羌将军右御史大夫丁玉镇压。

  • 下邳之战

    曹操进攻刘备的一次战役。建安四年(公元199年)袁绍南下攻许(治今河南许昌),欲消灭曹操。为解后顾之忧,曹操派刘备前往徐州(治今山东郯城)堵击由淮南北上的袁术。刘备到了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即公开反

  • 刊正姓氏

    唐初,士族地主分山东、江左、关陇和代北四大集团。江左、代北士族,唐代已经没落。而以崔、卢、李、郑为首的山东士族虽遭到隋末农民起义的沉重打击,但根深蒂固,尚有一定势力。李世民家族出身关陇,不能容忍山东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