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诗词百科>柳宗元

柳宗元

【生卒】:773—819

【介绍】:

唐代散文家、诗人。字子厚。河东(治今山西永济)人,世称“柳河东”;终柳州(今属广西)刺史,世称“柳柳州”。在推动古文运动古文创作上与韩愈齐名,人称“韩柳”;又因与刘禹锡同年进士,志同道合,人称“刘柳”。生于长安,高伯祖以上,曾四代为宰相。父镇终殿中侍御史。母卢氏,为范阳大族。幼时,卢氏曾教其诗赋。稍长,随父到过宣城、阌乡、吴县、夏口等地。十三岁,有《为崔中丞贺平李怀光表》,得到一些人的赏识,遂有奇名。二十一岁中进士,丁父忧后,先后为秘书省校书郎、集贤殿书院正字、蓝田尉、监察御史等职。顺宗即位,调礼部员外郎,与王叔文、王伾等共倡“永贞革新”,惩贪官,罢宫市,释宫女,削宦官之势,夺藩镇之权,免闲杂税赋,气象为之一新,然为众多朝臣所不喜。宪宗立,二王被贬死,宗元与刘禹锡等皆被贬远州司马,史称“八司马事件”。宗元为永州司马。柳宗元到永州,心情愤懑抑郁。先居龙兴寺,后居愚溪边草庐。他坚信“永贞革新”及个人志向言行的正确,恨朝官无义、无信、贪婪、狠毒,于是写作诗文以表讥刺。闲时登临山水以缓郁闷,其山水诗及山水游记足称大家。元和十年(815)被召回京,三月,被调任为柳州刺史。见刘禹锡要带八旬老母到偏远的播州任刺史,怕其老母因此有所不测,于是向朝廷上书“以柳易播”,得到很多人的称赞,刘禹锡于是被改任连州刺史。在柳州四年,挖井、种柑、植柳,释奴婢、修孔庙、整城郭,成为一代循吏。元和十四年(819)十月去世,归葬长安万年县祖墓。

柳宗元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思想家。这不仅表现为他具有的深刻独到的政治思想,在哲学、社会、宗教等方面,他也颇有卓见。但柳宗元在文学上的成就更为突出。在文学理论方面,他提出“文者以明道”的观点,认为文章应“辅时及物”、“有以佐世”。在这一前提之下,还十分强调文章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如果文章形式华丽,内容却空虚或者不正确,就会对读者有害无益;反之,如果好的内容却不会用好的形式表达,也犹如暴殄天物,贻人笑柄。在具体的创作方法上,他强调,要有认真的创作态度,不能敷衍;强调创新,不必拾人牙慧;要有文气,“快意累累,意尽便止”。并且要注意不同体裁和不同文体的特点。这些都对古文运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古文创作上,柳宗元有多项突破,对后人产生了很大影响。以前的寓言,只是文章的一部分或某个观点的论据,有意识地创作独立成篇的寓言,始自柳宗元。他的寓言,包含着个人的价值取向和感情色彩。人物传记的主人公,过去一向都是帝王将相、名士侠客,而柳宗元却一反传统,为许多最底层的小民立传,突出他们某一方面的品格,大加称扬,令人印象深刻。山水游记也是到柳宗元才独立成篇,他将山水游记的创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有名的“永州八记”,状物抓住特征,笔锋常带感情,成为山水游记的典范。他的论辩文,立论深刻独到,逻辑性极强,组织严密,结构精当。说理性杂文,往往一事一议,叙议结合,事是精选的,议也能独辟蹊径,给人启示,慑人心魄。辞赋直承屈原,成就突出,被称为唐代得“骚学”真传的第一人。序、碑、铭、书、记等,也各有特色。总的来说,柳宗元是我国古代的一位散文大家。他的散文布局严整,语言精当简古,逻辑严密,思辨独特,富于理性,韩愈称他“雄深雅健,似司马子长”。柳宗元的诗歌成就也很杰出。他的诗多作于永州和柳州时期,抒情诗善于将南方繁密炎湿的景物与自己愤懑不平的心情相结合,很能打动人心。他是我国山水诗的重要作家之一,与陶潜、谢灵运、韦应物齐名,世称“陶谢韦柳”,代表了山水诗创作的最高成就。寓言诗、政治讽刺诗、田家诗也各有特色,而且各类体裁都不乏名句名篇,《渔翁》、《江雪》、《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等,都是唐诗名篇。柳宗元虽遭逢坎坷,但其文名生前即为世所重,不少士子曾远到永州、柳州向他求教,韩愈也很欣赏他的文学成就。宗元死后,刘禹锡为其整理文集。宋初古文复兴,穆修整理柳文四十五卷刊行,名《唐柳先生集》,柳文于是大行于世,成为古文典范,后又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宋后校刊注释柳集的人很多,最受称道的是南宋廖莹中的《柳河东集》和魏仲举《新刊五百家注音辨唐柳先生集》。今有中华书局出版的《柳河东集》和《柳宗元集》。王国安有《柳宗元诗笺释》。对柳宗元的研究,从宋代开始就一直很热闹。人们在对其政治经历和思想争议不休时,又对其文学成就给予高度评价。建国以后,柳宗元研究也很受学术界重视,出现了不少有影响的专著、专论: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有施子愉、罗联添两部《年谱》和黄云眉《柳宗元文学的评价》等;六十年代有吴文治的《柳宗元评传》、《柳宗元研究资料》等;七十年代有章士钊的《柳文指要》;八十年代有孙昌武的《柳宗元传论》,刘光裕、杨慧文的《柳宗元新传》等;九十年代,又有孙昌武的《柳宗元评传》等。此外,永济、柳州、永州等地,以及台湾、香港等地区和日本、韩国、美国的学者,也相继推出了一些有影响的研究文章和专著。

【生卒】:773—819

【介绍】:

字子厚,排行八,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世称“柳河东”。德宗贞元九年(793)进士,十四年登博学宏词科,授集贤殿正字,迁蓝田尉。十九年拜监察御史里行。二十一年擢升礼部员外郎,积极参加王叔文革新集团。“永贞革新”失败,被贬永州(今属湖南)司马。宪宗元和十年(815)正月,召回京师。三月又出为柳州(今属广西)刺史,十四年卒于任所,世称“柳柳州”。新、旧《唐书》有传。柳宗元是唐代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他和韩愈同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并称“韩柳”,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宗元虽然“文掩其诗”,但其诗内容广泛风格多样,尤其是山水记游之作,向与韦应物并称“韦柳”。他的诗不拘一格而又自成一格,苏轼称其“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澹泊”(《书黄子思诗集后》),“外枯而中膏,似澹而实美”(《评韩柳诗》)。现存诗160余首,《全唐诗》编为4卷。《全唐诗补编·续拾》补3首。有《柳河东集》。

①陶剑琴著。中华书局1960年3月出版,1.3万字,为吴晗主编《中国历史小丛书》之一种。全书分六篇:一、立志为国家和人民做好事;二、和王叔文等进行政治改良的活动;三、遭受迫害,继续斗争;四、反对迷信,提倡散文革新;五、贬官柳州,兴利除弊;六、悲惨的结局。文中以通俗的语言描述了柳宗元一生仕途中参与政治改革的坎坷遭遇,正确评价了这位唐代杰出的文学家和思想家。是学习历史知识的普及读物。②顾易生著。中华书局1961年12月出版,3.6万字,为《古典文学基本知识丛书》之一种。内容为:一、柳宗元和他的时代;二、少怀雄心大志;三、初期的政治、文学活动;四、贬官永州,继续斗争;五、反映人民疾苦;六、宣传进步思想;七、提倡散文革新;八、游览山水,抒写愤郁;九、改贬柳州,兴利除弊;十、作品分体概述。全书叙述了柳宗元一生的政治抱负在反动势力抑制下不能够施展,郁郁而死的悲惨遭遇,同时也肯定了他遗留下的散文、诗赋等优秀作品在文学史上所应占有的地位。本书适合具有中等文化水平的读者阅读。书前有:《古典文学基本知识丛书》出版说明,并冠“柳宗元像”及“宋刻柳河东集”书影(据影宋世彩堂刻本)。

猜你喜欢

  • 秦嬴

    ①泛指秦王。其先祖舜时赐姓嬴,周孝王时分土为附庸,邑之秦,号曰秦嬴。李白《自广平乘醉走马六十里至邯郸登城楼览古书怀》:“相如章华巅,猛气折秦嬴。”②指战国时秦穆公之女弄玉。杨凝《唐昌观玉蕊花》:“瑶华

  • 湘燕

    湖南零陵山上燕状之石。相传此石遇风雨即上下群飞如真燕。刘禹锡《牛相公题姑苏所寄太湖石》:“眇小欺湘燕,团圆笑落星。”

  • 圆丘

    ①天子祭天之坛。刘禹锡《卧病因寄李六侍郎》:“清庙既策勋,圆丘俟燔柴。”②传说中的神山名。亦称“员丘”。上有不死树、赤泉,食饮之可以长寿不死。李白《秋猎孟诸夜归置酒单父东楼观妓》:“冀餐圆丘草,欲以还

  • 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

    清卢麰、王溥编注。卢麰,字继侯;王溥,字性如,均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活于清雍正、乾隆年间。《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十七卷。专选初、盛唐人近体诗作。以诗体编排。每首诗均有笺注和评语,时有圈点。卷前

  • 穆员集

    文集。唐穆员撰。许孟容《穆公集序》谓文六十五首,共成十卷。《旧唐书·穆宁传》附《穆员传》也说有文集十卷。《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穆员集》十卷。《宋史·艺文志七》著录《穆员集》九卷。其集当已亡佚。《全

  • 谢玄文

    谢玄,东晋人,谢安之侄。曾都督七州军事,后患疾,上疏请求解职归隐。事见《晋书·谢玄传》。谢玄文即指此疏。后亦泛指去职归隐之事。钱起《送李秀才落第游荆楚》:“名逃郤诜策,兴发谢玄文。”

  • 魏扶

    【生卒】:?~850【介绍】:字相之。大和四年(830)进士。会昌中,以起居郎充翰林学士,历司封员外郎,加知制诰,转考功郎中,拜中书舍人。大中元年(847)以礼部侍郎知贡举。后改兵部侍郎、判户部事,封

  • 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

    【介绍】:白居易《寄韬光禅师》颔联。谓灵隐、韬光两寺景色优美,东西涧水流婉转通畅,南北峰白云起伏悠悠。此联写景真切、形象、活泼、可爱。妙用连珠体,读来圆润如珠,朗朗上口。陈衍评云:“此七言律创格也。”

  • 镇长

    (—cháng)经常;长久。韩愈《杏花》:“浮花浪蕊镇长有,才开还落瘴雾中。”李煜《望远行》:“碧砌花光照眼行,朱扉长日镇长扃。”

  • 二梁冠

    唐代官员所戴进贤冠的一种,以冠上梁数区分等级,三品以下、五品以上两梁。见《旧唐书·舆服志》。皮日休《添鱼具诗·箬笠》:“纵带二梁冠,终身不忘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