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山名。在今广西北流市。因山中岩穴勾曲穿漏,故称。相传晋葛洪修炼于此,故道教定其为第二十二洞天。皮日休《寄琼州杨舍人》:“清切会须归有日,莫贪勾漏足丹砂。”②指晋代葛洪。葛洪曾为勾漏令,故称。杜甫《奉
指白莲社。宗炳曾与慧远等僧俗十八人于庐山东林寺结白莲社,故称。亦泛指僧俗雅士之间的交游。陆龟蒙《和访寂上人不遇》:“早晚却还宗炳社,夜深风雪对禅床。”
相传商代名相伊尹,曾耕于莘国之野,商汤屡遣使诚聘之。见《孟子·万章上》。后因以“访莘”为君主求贤之典。李世民《春日登陕州城楼俯眺原野》:“迹岩劳傅想,窥野访莘情。”
①草木茂盛貌。李白《自代内赠》:“扫尽更还生,萋萋满行迹。”②云雾弥漫貌。鲍溶《范真传侍御累有寄因奉酬十首》之九:“萋萋巫峡云,楚客莫留恩。”
谓分手,离别。韦应物《重送丘二十二还临平山居》:“岁中始再觏,方来又解携。”白居易《北楼送客归上都》:“凭高眺远一凄凄,却下朱阑即解携。”
晋葛洪《神仙传·沈羲》载,沈羲学道于蜀中,能消灾治病,救济百姓。黄老遣仙官乘白鹿车、青龙车、白虎车迎接沈羲升天,拜羲为碧落侍郎。后因以“青龙白虎车”用为得道成仙之典。李白《早望海霞边》:“举手何所待,
①指诗文的节奏。李贺《出城别张又新酬李汉》:“吾将譟礼乐,声调摩清新。”②指汉字字音的高低升降。古代汉语一般有平、上、去、入四声,其中上、去、入为仄声,与平声相对。古人作诗,是严格讲求声调的对应的。
见“丹砂诀”。
【生卒】:?~834【介绍】:原名偘,行二十一。祖籍濮阳(今属河南),后家迁至信州(今江西上饶)。元和二年(807)进士,三年因事流配永州,与柳宗元友善。长庆初,主管北边盐务。大和元年(827),入为
徐衍撰。见《风骚要式》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