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唐代诗人。蕃,一作翻。生卒年、籍贯不详。寓居台州(治今浙江临海)。会昌间人。家贫,举进士不第,诉于主司,不听挽留而归隐江湖,专心写诗。曾题诗于天台山巾子峰寺壁,有“前峰月照一江水”句,离寺百
比喻无法施展才能的环境。语本《三国志·吴志·周瑜传》:“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杜甫《偶题》:“郁郁星辰剑,苍苍云雨池。”
【介绍】:冯著作。此诗当作于天宝十五载(756)。是年正月,安禄山窃据洛阳,自称大燕皇帝。此诗记述了洛阳失陷后,惨遭叛军蹂躏的景况,字里行间流露出国破家亡的凄凉之感,和对叛军暴行的愤懑之情。
指月亮。传说月宫有桂树和蟾蜍,故称。卢照邻《赠益府裴录事》:“朝看桂蟾晚,夜闻鸿雁度。”
刘树勋著。长江文艺出版社1981年4月初版。本书选释唐宋两代著名诗人33家的五、七言律诗81首,其中唐代23家55首。每诗采用讲解形式,侧重于作品的艺术分析,深入浅出,简明可读。
【介绍】:宜春(今属江西)人。天复四年(904)进士。余不详。《全唐诗》存诗1首。
【介绍】:温庭筠作。写花在风雨和蜂蝶相争中凋零,惋惜春的逝去。折射出诗人备受打击后忧伤、痛楚的心境。诗中景象虽细小纤弱,却能引起丰富的联想。
《左传·襄公十八年》:“丙寅晦,齐师夜遁。师旷告晋侯曰:‘鸟乌之声乐,齐师其遁。’”后用为典故指敌军遁逃。贺朝《从军行》:“始看晋幕飞鹅入,旋闻齐垒啼乌声。”
【生卒】:725—783【介绍】:唐代散文家。字德源。苏州嘉兴(今属浙江)人。朱宿父。开元二十九年(741)明经及第。初官左卫率府兵曹参军。改睦州录事参军。约大历三年(768)授钟离令兼大理评事。四年
【介绍】:白居易作于元和十一年(816)贬江州司马时。诗中的江城指的就是江州。寒角吹彻的江城黄昏,夕鸟飞还之时,诗人独坐高亭之上,眼望西南远山,思绪起伏,即兴写下了这首小诗。《唐宋诗醇》卷二一评:“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