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历史人物>沈约

沈约

【生卒】:441~513

【介绍】:

南朝梁吴兴武康人,字休文。沈璞子。幼遭家难,流寓孤贫,笃志好学,博通群籍,善属文。仕宋,为安西外兵参军。齐时,累迁国子祭酒,司徒左长史。与萧衍、谢朓等同在竟陵王萧子良西邸。入梁,拥立萧衍(梁武帝)有功,为尚书仆射,迁尚书令,转左光禄大夫。历仕三代,自负高才,昧于荣利,颇累清谈。后触怒武帝,受谴,忧惧而卒。谥隐。擅诗赋,与谢朓等创“永明体”诗。提出“声韵八病”之说,有《宋书》,《齐记》、《梁武记》等,均佚。明人辑有《沈隐侯集》。


【生卒】:441—513

字休文,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西)人。少孤贫好学,博通群籍、善作文。齐文惠太子召以掌文牍,校四部图书。竟陵王所招文士,也与相善。萧衍辅政,密劝代齐称帝。及梁国建立,迁尚书仆射,封建昌县侯,累迁太子少傅、尚书令。自负高才,贪于荣利,当政十余年,未尝荐贤举人,政之得失,无所用心。天监十二年卒,谥号隐。著《晋书》、《宋书》、《齐纪》、《高祖纪》、《迩言》、《谥例》、《宋文章志》、《四声谱》及文集一百卷,皆传于世。(,参见《南史》)


【生卒】:441~513

【介绍】:

南朝梁吴兴武康人,字休文。沈璞子。幼遭家难,流寓孤贫,笃志好学,博通群籍,善属文。仕宋,为安西外兵参军。齐时,累迁国子祭酒,司徒左长史。与萧衍、谢朓等同在竟陵王萧子良西邸。入梁,拥立萧衍(梁武帝)有功,为尚书仆射,迁尚书令,转左光禄大夫。历仕三代,自负高才,昧于荣利,颇累清谈。后触怒武帝,受谴,忧惧而卒。谥隐。擅诗赋,与谢朓等创“永明体”诗。提出“声韵八病”之说,有《宋书》,《齐记》、《梁武记》等,均佚。明人辑有《沈隐侯集》。


【生卒】:441—513

字休文,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西)人。少孤贫好学,博通群籍、善作文。齐文惠太子召以掌文牍,校四部图书。竟陵王所招文士,也与相善。萧衍辅政,密劝代齐称帝。及梁国建立,迁尚书仆射,封建昌县侯,累迁太子少傅、尚书令。自负高才,贪于荣利,当政十余年,未尝荐贤举人,政之得失,无所用心。天监十二年卒,谥号隐。著《晋书》、《宋书》、《齐纪》、《高祖纪》、《迩言》、《谥例》、《宋文章志》、《四声谱》及文集一百卷,皆传于世。(,参见《南史》)


【生卒】:441~513

【介绍】:

南朝梁吴兴武康人,字休文。沈璞子。幼遭家难,流寓孤贫,笃志好学,博通群籍,善属文。仕宋,为安西外兵参军。齐时,累迁国子祭酒,司徒左长史。与萧衍、谢朓等同在竟陵王萧子良西邸。入梁,拥立萧衍(梁武帝)有功,为尚书仆射,迁尚书令,转左光禄大夫。历仕三代,自负高才,昧于荣利,颇累清谈。后触怒武帝,受谴,忧惧而卒。谥隐。擅诗赋,与谢朓等创“永明体”诗。提出“声韵八病”之说,有《宋书》,《齐记》、《梁武记》等,均佚。明人辑有《沈隐侯集》。


猜你喜欢

  • 刘悫

    【介绍】:明江西万安人,号唐岩。刘玉子。嘉靖二十三年进士。隆庆元年官右佥都御史,巡抚湖广。四年平定施州土司覃璧乱事,并条陈善后事宜。升南京大理寺卿,后转南京工部右侍郎,以劳卒。有《唐岩文集》。

  • 高铎

    【介绍】:明山西绛州人,字鸣道。洪武十八年进士。历官刑部侍郎、佥都御史。尝筑留都城,开三山街,迁金台驿为侯马驿。才识通敏,为朝野所倚重。

  • 范骧

    【介绍】:清浙江海宁人,字文白,号默庵。诸生。工书。有《默庵集》。

  • 孙腾

    【生卒】:481—548【介绍】:东魏咸阳石安人,字龙雀。北魏孝明帝正光中归尔朱荣。寻为高欢都督府长史,以恭谨见信,高欢置之朝中,寄以心腹。为侍中,兼尚书左仆射。又除司徒。为官好聚敛,纳贿无度。高欢、

  • 郑虔

    郑州荥阳(今属河南)人。天宝初集掇当世事,著书八十余篇,事发,以私撰国史,谪贬十年。还京师,署广文馆博士。后坐受安禄山官职,黜台州司户参军。虔善图山水,好书,能诗,玄宗誉之为“郑虔三绝”。亦长于地理,

  • 孔宙

    【介绍】:东汉鲁国人,字季将。孔融父,为泰山都尉。桓帝延熹中卒,门生故吏为立碑。

  • 郭彰

    【介绍】:西晋太原人,字叔武。贾后从舅。与后父贾充素相亲遇。历散骑常侍、卫将军,封冠军县侯。贾后专擅朝政时,有权势,宾客盈门。卒谥烈。

  • 裴秀

    【生卒】:224-271字季彦,河东闻喜(今属山西)人。魏尚书令裴潜子。初仕魏为黄门侍郎,累官尚书仆射,封侯。司马炎代魏,加左光禄大夫,封郡公。博通儒学,精于山川地理之势,著有《禹贡地域图》十八篇。泰

  • 阎世求

    【介绍】:清江苏扬州人,字非凡,晚号墨磨老人。专工画荷,花开时每日至池边,谛观神状,作一花终日乃成。晚年作画用泼墨,用笔神速,顷刻可成百枝。

  • 单俊良

    【介绍】:明浙江萧山人。创图籍核数法式,献于上。有诏命天下法之。又见人力踏车灌田辛劳,乃创以机轮转动牛车之法,后遂通行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