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弘
【生卒】:前200—前121
【介绍】:
西汉菑川薛人,字季,一字次卿。少时为狱吏,有罪免。家贫,牧豕海上。年四十余始学《春秋公羊传》。武帝初,以贤良征为博士,使匈奴失旨,免归。元光五年,复以贤良对策擢第一,拜博士。后为内史数年,迁御史大夫。弘不肯面折廷争,议事常顺武帝之意,熟习文法吏治,缘饰以儒术,为武帝所信任。元朔五年,擢为丞相,封平津侯。汉代布衣官至丞相封爵,自弘始。自奉俭约,家无余财。性外宽内忌,与有隙者,阳为善而阴报以祸。年八十,终丞相位。
【生卒】:前200—前121
【介绍】:
西汉菑川薛人,字季,一字次卿。少时为狱吏,有罪免。家贫,牧豕海上。年四十余始学《春秋公羊传》。武帝初,以贤良征为博士,使匈奴失旨,免归。元光五年,复以贤良对策擢第一,拜博士。后为内史数年,迁御史大夫。弘不肯面折廷争,议事常顺武帝之意,熟习文法吏治,缘饰以儒术,为武帝所信任。元朔五年,擢为丞相,封平津侯。汉代布衣官至丞相封爵,自弘始。自奉俭约,家无余财。性外宽内忌,与有隙者,阳为善而阴报以祸。年八十,终丞相位。
字洪达。位至太尉长史。【生卒】:?—817【介绍】:唐僧。苏州吴门人,俗姓秦,字广成。住苏州开元寺。从师荆溪湛然禅师,默记暗诵,罕为人说,后始著《涅槃经解述》。元和中圆寂,葬于苏州虎丘东山南原。
【生卒】:1223——1296字伯厚,庆元府(今浙江宁波)人。淳祐进士。又中博学宏词科。进武学博士,迁太常寺主簿,极论边事,忤丁大全,罢去。召为太常博士,擢秘书郎兼沂靖惠王府教授。度宗即位后,迁著作郎
【生卒】:1139——1219字仲甫,恭圣仁烈皇后兄。祖籍开封(今属河南)人,徙居上虞。少好学能文,补右学生。以恩得官,为武德郎。请祠,提举佑神观。后受册封,次山为岳阳军节度使。韩侂胄被杀,加开府仪同
字文深,河东猗氏(今山西临猗)人。幼好学,昼夜读书不倦,通经史、文字、卜筮等学。宇文泰任为博士,教诸将子弟。授课博引诸书。生徒讥其门户太多。后为国子博士。位至开府仪同三司。武帝建德元年,年老解职,后以
字子达,本名谋古鲁,盖州按春猛安人。明昌间,中进士,调固安主簿,改顺州刺史,入补尚书省令史,渐迁陕西元帅府经历官。兴定元年(1217),召还,摄侍御史。上疏论伐宋,认为不合时宜。又于宣宗面前称宰相之职
刘羡曾孙。初袭爵陈王。善射弩,百发百中,故黄巾起义时境内无人敢响应。献帝时称号辅汉大将军,招抚流民十余万。后因拒绝袁术借粮,被刺客所杀。
拓跋翳槐第四子。初从拓跋珪作战,为武卫将军。后以老归家。拓跋弘在位时卒。(,参见《北史》)【介绍】:北魏皇族,鲜卑族。拓跋翳槐第四子。有将略,从道武帝征讨有功,除武卫将军。后谢老归家。献文帝礼遇之,赐
【生卒】:943——1009延州金明(今陕西延安)人。初补殿前承旨。淳化五年(994),败李继迁,招降族帐首领二十余人,又率部入夏州,败蕃兵数千于石堡砦,以功转供奉官。咸平三年(1000),为先锋,入
字大济,史天倪的儿子。1239年为中山府知事。后为真定兵马都总管。立银钞相权法。信赏罚、任贤良,所荐举州县佐史有文学者三十余人,后皆知名。【生卒】:1214—1272【介绍】:元大兴永清人,字大济。史
【生卒】:627—712【介绍】:唐京兆始平人,名璿,以字行。举明经擢第。高宗时,为营州户曹参军,与突厥战于独护山,败之。武则天垂拱中,授灵州都督,陈方略,请复四镇。武周圣历时,为凉州都督,大败吐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