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高永昌

高永昌

?—1116

大渤海国创建者。渤海遗裔。先世为渤海国六右姓之一,渤海亡后,迁居辽阳(今辽宁辽阳市)。仕辽,官至东京(今辽阳市)裨将(一作供奉官)。辽天祚帝于天庆五年(1115)募渤海士卒2000人屯白草谷,以其为裨将,防御女真人。乘女真阿骨打已称帝,辽不能支,遂萌建国称号之志。次年正月,邀东京城内10余青年,夜入留守府杀留守萧保先,逃出城。事发,辽户部使大公鼎、副留守高清臣滥杀无辜,人情怨愤,乘势率部下及渤海部众,入据东京城,自称大渤海皇帝(一作国号大元),建元隆基(一作应顺)。辽东50余州纷起响应。因颇有杀掠,奚人渡辽水西逃,渐失人心。与辽军30余战,皆不胜,退保东京城。为打破辽军围剿,闰正月使挞不野等向金太祖阿骨打求援。阿骨打以其僭大号,拒发兵,继以其表辞不逊,于四月命大将斡鲁统兵趋东京攻永昌。五月,金兵与辽军在沈州(今沈阳市)相遇,辽军大败,取沈州。闻讯,惧,遣使向阿骨打献金印、银牌,表示愿去名号,称藩。时有部下投金,谓此举乃缓师假降,斡鲁遂进围东京城。初战首山不利,率5000余骑逃奔长松岛,渤海人恩胜奴等执其妻子以城降。未几,为部下挞不野擒献斡鲁,被斩。起义失败,然为阿骨打尽取辽东州县创造了条件。

猜你喜欢

  • 布克

    即“布库”(461页)。

  • 正辅主

    西夏军队中辅助正军者。为第二等军卒。在不同岗位配备不同战具。牧主正辅主有弓1张、30支箭、长矛杖1支;农主正军则仅有20支箭。内宿后卫正辅主有弓1张、60支箭、有后毡木橹1、长矛杖1支。

  • 辅教王

    明朝授予乌思藏思达藏地方(今西藏吉隆一带)政教首领的封号。成祖初,明廷命僧人智光赍诏入藏宣谕当地首领,并赐以银币。永乐十一年(1413),封其僧人南渴烈思巴为辅教王,赐诰命,彩币。南渴烈思巴属萨迦派,

  • 别克列迷失

    元朝将领、驸马。又译别里迷失、别乞里迷失、别急列迷失。斡亦剌部首领※忽都合别乞曾孙,巴尔思不花与燕帖木儿(拖雷女)之子。尚元室公主,供职于元廷。曾随中书右丞相伯颜等四出征伐,屡立战功。至元十二年(12

  • 祜巴勐

    16—17世纪傣族诗人、文学理论家。“祜巴”傣语意为“导师”,为小乘佛教僧侣中佛爷等级的称谓,“祜巴勐”意为“一方之大佛爷”。以此为笔名著有《论傣族诗歌》。以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论述了宇宙、地球和

  • 承德离宫

    见“避暑山庄”(2566页)。

  • 奢效忠

    明末四川永宁土官。彝族。任永宁(今四川叙永县西南)宣抚使。初与水西诸土官境域相连,世戚亲厚无争。后以水西(今乌江上游鸭池河以西)宣慰使安国亨杀安信,信兄安智结效忠复仇,互相攻杀,延续20余年。经川、贵

  • 把台

    ?—1454明朝将领。亦译称巴尔台,汉名蒋信。蒙古族。忠勇王※也先土干(金忠)甥。永乐二十一年(1423),助也先土干投明朝,授都督佥事。宣德二年(1427),赐姓名。正统(1436—1449)时,封

  • 蒙古语

    我国蒙古族使用的语言。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分布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蒙古国境内。使用人数约500万。中国境内蒙古语分为西部、中部、东北部

  • 塔塔尔寺

    伊犁清真寺名。清光绪三十年(1904)建。位于今新疆伊宁市。旧有院落1处23间,房院2处15间。可容500余人同时作礼拜,此外尚有铺面42间。为伊犁地区塔塔尔族重要宗教活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