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

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所建立的第一个回民自治地方政权。在彭德怀为首的西征红军影响下,由中共陕甘宁省委李富春直接指导,于1936年10月20日在宁夏同心城清真大寺举行的回民自治代表大会上正式成立。会上还通过了《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条例》、《减租减息条例》、《土地条例》等决议,选举马和福(回族)为主席、李德才(回族)为副主席,马青年(回族红军代表)任军事部长。成立了以贺旭东为首的县委会。下辖同心城、王家团庄、高崖、马家河湾、窑山、下马关、李旺区、豫旺区等8个巩固区和喊叫水、韦州、惠安堡、关桥区等4个游击区。面积约8200平方公里,人口3万余。同年10月上旬,为欢迎中国工农红军二、四方面军的会合,与一、二、四方面军在同心老城西郊召开了军民联欢会,朱德、张国焘、贺龙、关向应、肖克、徐海东、程子华等三军负责人出席了会议。周恩来也专程来同心欢迎二、四方面军北上,传达中央的指示。同年11月21日,红军撤出豫旺、下马关,参加山城堡战役,中共豫海县委随军转移,自治政府转入地下。国民党马鸿逵军占领豫旺,疯狂镇压革命民众。1937年2月底马和福带领游击队回豫旺途中,被民团抓捕。解押银川,同年4月3日,被马鸿逵军惨杀于同心城。自治政府历时9个月。为扩大中国工农红军陕甘宁革命根据地、支持红军北上抗日,为红军二、四方面军的胜利会师都作出不可泯灭的贡献,是中国共产党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第一次尝试。

猜你喜欢

  • 洱海丛谈

    书名。清代云南大理府太和县(今大理市)文殊寺僧同揆(号轮安,俗名文果)撰。成书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1卷。内容有关大理等地佛教寺院和灵异事迹以及南诏大理国史事。系据《南诏通记》、《滇载记》、《南

  • 李通明

    1842—1917拉祜族爱国首领。原活动于云南澜沧、沧源一带,清同治(1862—1874)年间,因率拉祜族反清斗争失败,带领数千户拉祜族、傈僳族人民退入西盟山地区定居,以传播佛教和与佤族头人歃血立盟等

  • 屋曲

    云南碧江怒族虎氏族第十四世祖。原居兰坪弥洛底。相传三四百年前,因追赶黄蜂氏族,来到碧江第九村,见此地土地肥沃,遂定居。原居该地的蜂氏族已有40余代,虎氏族来后,两族和睦相处。后勒墨人(白族一支)进入该

  • 武定

    东魏孝静帝元善见年号。543—550年,凡8年。

  • 大宋建筑隆兑州摩崖碑记

    古碑刻。北宋李彦弼(奉议郎权通判桂州)撰文。刻于政和五年(1115)。碑高3.66米,宽4米。正文真书,左行竖刻,字径8.3厘米,计1820字。内容首述邕州所处的重要地位及形势、物产、民风等,次述建置

  • 苗民

    古部落名。又称三苗、有苗。据《山海经·大荒北经》云:“颛顼生驩头,驩头生苗民”,是以※驩头为部落酋长。详见“三苗”(46页)。

  • 凡担章京

    官名。满语音译。“凡担”,亦作“法一丹”,意为“仪仗队”,“章京”意为“有职守之官”。清初御前仪仗队的主持人。清崇德元年(1636),太宗皇太极曾谕,驾下旗鼓,今后不许再称“旗鼓”,满洲称“凡担章京”

  • 胡里纲

    见“蒙古纲”(2326页)。

  • 向思多

    隋代黔安少数民族起义首领。黔安(今四川彭水)人。大业四年(608),因不堪官府压迫,率黔安各族人民起兵反隋。杀隋将军鹿愿,围太守萧造,阻道路,断隋军粮道。与※田罗驹联合大战隋军。后遭行军总管周法尚及将

  • 元明宗实录

    书名。元官修。卷数不详。起天历二年(1329)正月,迄同年八月。始修于元统元年(1333,一说二年,1334),由翰林学士王结、张起岩,欧阳玄、成遵、谢端等与泰定帝、文宗、宁宗实录一并纂修。成书年代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