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敷
十六国时期汉国(前赵)王子。新兴(治今山西忻县)匈奴人。国君※刘聪子。嘉平二年(312),封勃海王。又拜大将军。建元二年(316),被郭猗、靳准诬陷与皇太弟刘乂共谋作乱。以中常侍王沈矫弄诏旨,诬陷忠臣,结党擅权,与河间王刘易上表弹劾,请罢官治罪,因相国刘粲作梗护沈,未果。以刘聪刑赏紊乱,数切谏,均遭拒,受聪斥责,忧愤而卒。
十六国时期汉国(前赵)王子。新兴(治今山西忻县)匈奴人。国君※刘聪子。嘉平二年(312),封勃海王。又拜大将军。建元二年(316),被郭猗、靳准诬陷与皇太弟刘乂共谋作乱。以中常侍王沈矫弄诏旨,诬陷忠臣,结党擅权,与河间王刘易上表弹劾,请罢官治罪,因相国刘粲作梗护沈,未果。以刘聪刑赏紊乱,数切谏,均遭拒,受聪斥责,忧愤而卒。
见“完颜”(1142页)。
见“什和勒伯克”(317页)。
金代山名。位于抚州(今河北张北)。即今花皮岭。大定八年(1168)七月,金世宗游幸至此,恰皇孙(金章宗)于其地出生,世宗爱此山势衍气清,遂以此山名给皇孙命名,故小字麻达葛。后(可能是在章宗即位后)更名
金加给辽天祚帝耶律延禧的封号。天会三年(辽保大五年,1125),金将完颜娄室追擒天祚帝于应州(今山西应县),辽亡。天祚帝被降封为海滨王。皇统元年(1141)又改封为豫王,五年,病死。参见“耶律延禧”(
247—301西晋末年官员。字玄序。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县东南)巴人。东羌猎将※李慕第三子。初仕郡督邮、主簿。以才兼文武,善骑射,晓军法,拜中军都督。元康(291—299)末年,以洛阳方乱,称疾去官。
?—约500南北朝时大阳蛮首领。字道进。大阳(今湖北京山北)人。为久居※大阳蛮的汉族。先世被北朝称之为岛夷。※桓诞之子,桓玄之孙。其父幼年时因祖父被杀而流入大阳蛮中,及长,被拥为蛮首,附北魏,屡任要职
古龟兹国佛教遗址。又称赫楚尔石窟。“克孜尔”,维吾尔语意为“红色”。位于新疆拜城县克孜尔镇东南7公里处。凿建于木札特河谷地北岸明屋达格山悬崖上。已编号共236窟,保存完整的有135窟,是天山南麓规模最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正统(1436—1449)后设。《满洲源流考》将该卫与永乐五年(1407)正月设置之亦文山卫分别称作依努卫、依努山卫。
1695—1740清代西藏地方政府官员。又称晋美益西扎巴、嘉色活佛。藏族。生于沃卡拉隆。系汶结赛寺转世活佛。自康熙五十九年(1720)后,久居拉萨。雍正六年(1728),七世达赖喇嘛格桑嘉措移居里塘,
金陵墓名。天会十四年(1136),熙宗追谥※完颜绥可为定昭皇帝,庙号献祖。皇统四年(1144),号其陵墓曰辉陵。原在上京(今黑龙江省阿城县白城子)附近。正隆元年(1156)十月,迁葬于大房山(今北京房